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2年全球服务器芯片市场中,X86架构的芯片占据了91%的份额,而ARM架构的芯片则仅占了6%的份额。另外,其他类型的芯片大约占据了3%的份额。然而,在中国市场,情况却截然不同。根据外媒techpowerup的报道,在中国市场上,ARM架构芯片以及其他国产CPU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ARM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0%。

与此同时,
伯恩斯坦(Bernstein)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
ARM架构芯片占据了大约
15%左右的服务器市场份额,而其他国产CPU如
龙芯、
海光、
兆芯、
申威等公司在服务器市场也占据了约
10%的份额。这意味着在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上,国产CPU已经占据了大约
25%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ARM服务器芯片在国内如此受欢迎,并且达到了15%的市场份额?这主要要归功于华为、飞腾和阿里这三家公司的努力。
华为的
鲲鹏920是一款众所周知的
ARM服务器芯片,在早期主要用于
泰山服务器。随后,华为不再单独推出泰山服务器,转而向合作伙伴提供
鲲鹏芯片,并广泛应用于
电信等领域。

飞腾也是一家生产
ARM服务器的公司,凭借其
KPS生态系统,其芯片在
政府、
金融、
电信、
教育等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产芯片替代已经势不可挡。

阿里拥有自己的
ARM芯片,用于其
云计算业务,并推出了
CPU芯片倚天710,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剩下的10%的份额则由其他国产CPU占据,除了
飞腾和华为的
鲲鹏之外,还有
龙芯、
海光、
兆芯、
申威等四大厂商。
海光和
兆芯采用的是
X86架构,在服务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龙芯则是自主研发的
LoongArch架构,
申威则是自主研发的
SW64架构。尽管由于生态系统的原因,这些CPU在个人消费市场中很难见到,但在服务器市场中仍然有
较大的使用量。

尤其是近年来,许多敏感领域都要求使用国产CPU,这为国产CPU带来了一波高峰发展。回顾过去,国产CPU无论是在个人消费市场还是在服务器市场上,份额基本上为零。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CPU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尽管与X86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前行,超越X86也不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