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记

因为疫情,已有两年多时间都没有离开过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了。那种浪迹天涯的感觉也好久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武侠小说看多了,总是向往那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生活)。7月底一个突然而来的通知,让我有机会可以开启一段向往已久的远行,心情激动程度可想而知。
2022年8月3日,我乘坐深圳航空公司ZH8649航班下午1点飞贵阳。因好久没坐飞机了,到机场办理值机等手续都变得很生疏了。

下午3点多,抵达贵阳龙洞堡机场T3航站楼。老公接上我后,我们就开始自驾返程。虽然行前,做了很多功课,但因老公说要去小众的地方,所以一切只得作罢。
途中,看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和连绵不断的群山。因天色渐晚,渐渐的远山如黛,如梦如幻,犹如画中行。

当晚10点多,我们入住了贵州省习水市习欣酒店,外出就餐渭风古韵木桶鱼。

因为不能吃辣,让老板做了不辣的木桶鱼,上桌后,木桶鱼里放了许多青花椒,但是味道却不难吃,鱼肉非常嫩滑,汤味鲜美。因时间很晚了,店里就我们一桌了,老板就让员工都下班了,就自己一人等我们就餐完毕。汤足饭饱后,老公和老板攀谈了起来,原来鱼汤是用大骨头熬煮的,放很多青花椒是这个鱼的特色,小店在本地非常有名,就餐高峰期天天座无虚席。我们一边赞叹味道好,一边感谢老板的等待,随即返回酒店。酒店设施很好,居然配有洗衣液,早餐也非常丰富,堪比五星。
4日,在酒店早餐后,自驾前往赤水大瀑布景区。途中经过丙安古镇,因为要收门票,我们就从外围看了一下古镇,拍了几张照片,在停车的地方还看到有关红军四渡赤水的相关介绍。
由网上搜索得知: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东与葫市镇接壤;南与两河口乡相连;西与复兴镇共界;北与旺隆镇相邻,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中午11:30左右抵达赤水大瀑布景区大门,在景区附近饭店就餐后,我们稍事休息后开始游览。
赤水丹霞大瀑布景区(又名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离赤水城区三十余公里,是国家AAAAA级景区,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据传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太监谢安奉皇命为皇宫采集优质楠木建宫殿。他进入风溪河谷采木的时候,良陵十丈洞一带环境古朴,原始森林茂密,野兽出没无常,交通极为不便。因此,谢安采伐了木材却运不出去,无法向皇帝复命,只好隐居深山野林二十多年,开青播种,自耕自食。据说有人曾看见深潭里沉没有谢安当年采伐的楠木。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偶进十丈洞,惊叹大瀑布的雄奇壮观,有感于太监谢安的遭遇,无意间赋诗一首却成了最早发现十丈洞大瀑布的文字记载。明代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距太监谢安进风溪河谷采木230多年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雇短夫遵大道南行"考究了黄果树瀑布,却因交通梗阻未能发现十丈洞瀑布,仅只推举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华大瀑布之最。直到1986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向世界播放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奇观的新闻,这才揭开了十丈洞大瀑布神秘的面纱,广为世人所知。
有诗云:
洞深十丈锁云烟,谢监栖迟二五年。
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青已成田。
赤水大瀑布景区拥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红军标语等自然人文景观。十丈洞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附近还有中洞瀑布,蟠龙瀑布群,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香溪湖,石笋峰,灵芝石,百亩茶花林和大片的杜鹃林,桫椤拔榜腊林等景观相呼应。景区内道路曲折回环,浓荫蔽日,还有观瀑台、浪琴湾、飞虹桥、疑无路、三圣殿、仙舞台、暗瀑石等景点构成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
我们一路顺着山势上上下下,沿途草木茂盛,天气时晴时雨,汗水与雨水一起将衣服都浸透了。大约30分钟后,终于看到大瀑布。只见瀑水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虽不如尼亚加拉大瀑布雄伟,却也足够震撼。几里之外声如雷鸣,数百米内水雾弥漫,我们到的时候正在下雨,虽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阳光照射之下的五彩缤纷彩虹,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游览完大瀑布后我们就开车前往赤水市,入住同盛酒店。晚餐是在大众点评里找到的一家羊肉汤粉店,店面不大,汤粉味道却非常不错。老公还点了4个鸡腿,极大,根本不能称之为鸡腿。正吃着饭,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一时间电闪雷鸣,狂风夹带着雨滴直冲到店里,路上瞬间没了行人。店里有个美女,估计急着赶路,吃完汤粉就一头冲进雨里,我们眼看着她1秒湿透,立即打消了冒雨前行的念头。
乌江是我们此行的第二个景点。网络搜索得知:乌江,古名黔江,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流经重庆市的酉阳、彭水、武隆、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6公里。乌江风光迷人,景色秀丽。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有赞誉乌江山水的传世佳句:"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在黔中鸣;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清代诗人翁若梅留下了"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的名句。而乌江风光最为精彩的部分为彭水高谷至酉阳万木,全长120公里,被誉为"百里乌江画廊"。具有石奇、滩险、峰秀的特点。船行其中,可见峭壁争耸,形势险绝如锁截江门,水碧山青,漕窄湍激,老街古宅,蓝天白云,仿佛在画中穿行。彭水"乌江画廊"起止高谷镇至善感乡,全长约66公里。依次有高谷门闩峡,汉葭罗家沱峡、县坝温泉、摩围群峰、磨寨峡、马峰峡、万足新场镇、乌江彭水电站、庞滩峡、龙门峡等旅游景点。
因为是自驾,所以将乌江画廊分为两段游览的。
5日在酒店早餐后,我们就由赤水市自驾前往乌江画廊彭水段,晚上入住彭水县兰里酒店。到达景区后,我们买了游船票,乘船沿江游览。虽然我们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左右,但太阳很是炙热,老公背着相机坚持要坐在游船的最上层以便拍照,一路下来晒得皮肤疼。头顶是蓝天白云,两岸是如画风景,脚下是碧青的江水。





彭水县是个山城,很多房屋都依山势而建,随处可见阶梯、陡坡,明明看着很近的一个地方,可要是走到那里还得绕一大圈,对于腿脚不好的人来说实在不太友好。在彭水的晚餐,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去了一家当地很有名的郑件洋芋饭庄吃饭。虽然只是六点多,但饭庄已座无虚席,只剩一个在走廊上的餐位了。我们因为就两人,点不了太多的菜,但是都很有特色,老板还赠送了他们店里的特色洋芋饭,非常好吃。因为吃得太撑,我们决定散步回酒店。谁知看着没多远的距离,却走了很久。



6日,我们自驾去了龚滩古镇段乌江画廊,因为沿途风景挺好,我们有所流连,时间就有点尴尬,我们就大中午的游览了这段画廊,没有吃中餐,而是在车上吃了些干粮。这段画廊,我们也是乘船游览的,风景较之前日,相差不大。




6日下午我们自驾赶往万州区住维也纳国际酒店(重庆万州江南驿鑫广场店),晚餐在酒店楼下陈鼎盛家常菜就餐。

7日早上核酸后自驾前往奉节县(白帝城)夔州三峡之巅,午餐在白帝城码头附近鱼馆就餐。一路上蓝天白云,风景秀丽。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午餐后,我们开车前往三峡之巅景区。一路上边走边看,拍了不少照片。



三峡之巅风景区是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之首,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而得名,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的最美处。"三峡之巅"风景区概念于2016年提出,整个大景区位于奉公守节、天下为公的奉节县长江北岸,景区内有国家4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帝城;有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夔门;有在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窄,景色最为雄伟险峻的瞿塘峡;有历史悠久长江三峡著名的古迹瞿塘峡摩崖石刻;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的奉节脐橙。
夔门,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塘峡之西门。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上游之水纳于此门而入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 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因瞿塘峡地当川东门户,故又别称夔门,夔门雄姿两次作为人民币背景图案。
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最为雄伟险峻,峡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北边的名为赤甲山,南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尺,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瞿塘峡虽短,却位置险要,古诗曰:"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风景雄奇,"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名胜众多,沿江可见古栈道遗址、风箱峡古代悬棺、分壁墙、凤凰饮泉、倒吊和尚等奇观,其中分壁墙上布满了历代碑刻,十分可观。
登上海拔1388米的长江三峡最高处,鸟瞰欣赏瞿塘峡两岸的风景,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概。







三峡之巅游览结束后,我们继续赶路。夜宿巫山市中心的维也纳酒店,因酒店的停车位非常隐蔽,以至于导航也找不到,只好请酒店的服务人员随车指引。晚餐是大众点评推荐的纸包烤鱼餐馆就餐,餐馆很小,在路边,人气却很旺,我们去的挺早,但是餐馆里面已经坐满了,只能在路边临时的餐桌上就餐,因为天气湿热,老板开了冷风机,还加了冰块。

8日早餐后自驾前往湖北荆州,中途下高速在兴山县吃了中餐。


晚5点左右入住湖北荆州市蔚东花园酒店。因酒店对面就是古城,我们就顺便游览了一下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
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从他们自己立国图强、建立霸业的政治目的出发,都想得到荆州这块重要的战略之地。曹操经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即挥师南下取荆州;处于荆州下游的东吴孙氏政权,把荆州视为自己立国的屏障,早就两眼紧盯着荆州;大半生颠沛流离、苦于没有立足之所的刘备,更是将荆州看作命根子,把它作为建立未来政权最理想的基地。于是三方围绕荆州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时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时而又偃旗息鼓,暗中争斗。
作为楚文化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的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通高9米,周长11281米。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
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城门6座,即东门、小东门(亦称公安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每座城门均设“双保险”,前后两道门,二门之间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鳖”,致攻城之敌于死地。6座古城门上原都建有城楼,现只有东门和大北门两处有城楼。东门又称“寅宾门”。城楼为“宾阳楼”,始建于明代,现城楼为1988年重建。东门是迎接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大北门又称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人们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折柳相赠,祝福平安,故大北门又称柳门。大北门城楼名“朝宗楼”,为大清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时丁巳时重建。大北门城楼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城楼古建筑。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
漫步古城,不禁感叹:古城今犹在,不见关云长!
因紧急通知,原定在湖北的行程被迫终止,提前两天返回工作岗位。
(因年纪渐长,记忆力减退,以此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