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不能全让中国拿,西方打算放弃援乌,普京表态不会轻易放过
自6月乌克兰反攻行动开始到现在收效甚微,俄乌冲突陷入了僵局,而西方对乌克兰反攻缓慢进展愈发不耐烦。最近美国《外交》杂志以“西方会放弃乌克兰吗?”为题刊文称,由于冲突长期化,西方国家对乌克兰获胜的乐观预测已经动摇,西方对乌援助可能也无法得到保证,明示乌克兰必须为欧美可能改变态度做好准备。

美国已经开始出现围绕对乌援助的政治辩论,由于美国大选临近,美国被视作对乌援助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大选可能会改变下一任的对乌政策,就比如说目前拜登最大的竞争对手特朗普就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一上台就会立刻结束俄乌冲突。任何外交政策都可能在大选后发生变化,包括意大利等国上台的极右翼政客都可能改变立场。
除了政治因素,文章还提到了新冠疫情和通货膨胀已经对欧洲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欧洲民众对于这种看不到头的援助也感到心累。这场冲突伤害的不止乌克兰,还有欧洲。欧洲需要面临能源价格上涨、经济萎缩、去工业化风险、难民危机等众多问题,而且都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这种情况下,还得持续给乌克兰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还得担忧是否会直面与俄罗斯对抗。冲突持续越长,欧洲付出的代价越高。

因此疲乏的情绪正在欧洲国家蔓延,文中还将德国当成典型例子。德国正打算克服能源危机、接收难民和对乌克兰援助的困难,但是经济衰退、能源价格高涨、去工业化等风险已经让德国人感到焦虑,德国政府支持率已经明显下降,主张停止对乌援助、反对“大西洋主义”政策的德国选择党支持率迅速飙升。这就是德国人的选择,德国应该算是受冲突冲击最大的欧洲国家,朔尔茨要是继续援乌可能会断送政治生涯。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内,他们的媒体最近疯狂渲染“中国在一些领域遥遥领先”,营造一种欧洲再不追赶就要全面落后的紧迫感。比如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光伏产业协会”致信欧盟委员会声称,竞争不过中国,这些欧洲太阳能企业发出破产警告。就在不久前,前欧盟官员还感叹,“欧洲光伏已经输给了中国”。路透社还报道称,西方寻求破解中国技术密码,在人造石墨领域“弯道超车”。最近欧洲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主要还是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在欧洲大放异彩。这一系列报道体现出了欧洲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自身新技术滞后的危机感,当前正是中西方高端工业博弈的关键时刻,而欧洲却陷入冲突的泥潭,没有卷入冲突的中国稳步发展。其实中方已经多次呼吁谈判停火,但欧洲非是不听,硬要跟美国一起煽风点火,那就只能说他们是自作自受。他们想脱离泥潭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称,俄罗斯已经准备迎接长期战争。俄罗斯也想耗死欧洲,毕竟冲突让俄罗斯回到了欧洲第一经济体。而欧盟最应该担忧的不是正常发展的中国有没有得到好处,而是谁在从欧洲身上拿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