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藏身--1937年日军轰炸镇江市区

1937年9月后,随着淞沪会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规模越来越大,中日航空兵开始进行激烈对抗。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也逐渐扩大攻击范围,战火从上海局地快速蔓延至整个京沪杭地区。
至10月底,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的作战越发难以维持,日军开始对沪宁线重要城镇进行轰炸,妄图进一步削弱国军战斗力,并为下一步扩大态势,攻取南京作准备。
镇江作为首都南京的门户,江防要地,江苏省会,自然是重要目标之一。于是从10月中旬起,镇江开始受到日本航空兵的空袭。
作为当时亚洲唯一的全体系工业化国家,日本国力也是世界前列的。其航空力量背靠完善的现代科技体系,在作战运筹上是具备相当水平的。
当时的中国空军实力孱弱,又无航空工业支撑,在高强度的作战下很快失去制空权,有生力量消耗殆尽。至于地面防空火力网,在陆军对地都没几门好炮的年代,就更别指望天上的事了。日军航空兵自然在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
航空作战,气象先行。日军在对华全面入侵前很久,就开始收集各种预想作战地域的气象资料,以供战时之用。
这是日军统计的1930-1933年的镇江各高度层气温

这是日军统计的1924年镇江地面风向的出现频率

这是镇江等地一年内的月度平均云量

地面勘察也少不了,这是1933年(昭和8年)日军调查绘制的镇江要塞图

甚至其航空兵要志上都能看到镇江宝盖山隧道的信息,可见这一隧道的重要,以及日本情报能力的细致。

镇江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经贸城市,油料进口量这种重要战略数据在当时的中国名列前茅,也是要被日军调查汇总的。
1933-1934年,镇江三种油品(石油、润滑油、燃料油)的进口量。

这是1933年(昭和8年)日军调查绘制的镇江附近句容机场的情报图

镇江市内当时还有一个战备机场,叫做五里店机场(现在润州区五里社区附近)。在机场分布图上,镇江也被画了个圈(该图中句容机场另有标注)

以上这些资料,对其规划飞行航路、制定轰炸方案都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下面关键的来了,日军更是绘测了详尽的大比例尺镇江城区图,并对需要重点攻击的目标做了精确标注,这就是《镇江市内主要爆击目标》图,沪宁沿线城市中,被进行地图精确标定的城市除南京、上海外,就是苏州和镇江。


画了黑框的镇江市区重点轰炸目标信息大致如下(图比较大,就不一一展示了):
1、邮政局(位于现在京畿路镇江消防博物馆附近)
2、电话局(位于现在京口闸十八进)
3、警察局(位于现薛家巷、宝塔巷)
4、镇江县党部(磨刀巷、仙鹤巷)
5、江苏省党部(仓巷)
6、镇江县政府(青云门)
7、警官学校(江科大老校区)
8、江苏省政府、财政厅(现在大市口苏宁广场地块)
其细致程度仅举一例--黑桥,这份图中,居然连黑桥这种小小的交通桥都进行了绘制标注(圈中所示)



这个80多年前的轰炸指示图的比例尺,已经达到一万二比一,非常之大,并不是可以轻易获取的图纸。没有前期大量的情报工作支撑,很难想象日军是如何制图标注出来的。
在二战初期,由于飞机和轰炸瞄具的限制,加之预警技术和高射武器运用、性能较为原始,飞机的轰炸投弹高度都比较低,按投弹方式不同,一般在数百米到两三千米为主。这种高度下,该图的指示作用是非常直观的。日军飞机临空后,按图索骥,既定目标真可谓是无处藏身。
通过这份资料,我们可以体会到日军战争准备的长期、周密之甚,对日作战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