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40年,35岁杨靖宇剩1口气,村民:我找吃的去,却将鬼子引上山

2023-03-17 14:41 作者:瑶光暖暖  | 我要投稿

1940年,村民赵廷喜在山上,遇到负伤的杨靖宇,假意下山找吃的。结果转身,他就带着日寇悄悄摸上山。


那一年,杨靖宇年仅35岁,却已经为革命事业,奋斗了整整17年。




自从18岁那年,他在纺染学校,接触了党组织后,便一头扎了进去,从未后悔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本在河南的杨靖宇,被组织秘密安排到东北,深入到矿工一线,扎身白山黑水之中,暗中凝结抗日力量。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的领导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后来,被组织任命为东北抗联总指挥,成为插入日寇腹地的一把利刃。


短短数年内,他组建了一个师的力量,并集结南满16个武装组织,联合起来进行抗日。


最终,成立了东北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担任军长一职。


在日寇盘踞的虎狼之地,这只队伍神出鬼没,常常打的日寇措手不及,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每当提起杨振宇,日寇恨的牙痒痒。


于是,他们集结重兵,对杨靖宇的队伍,采取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但是,杨振宇用兵如神,利用深山老林的优势,诱敌深入消耗敌军力量,再给其致命一击。


往往能出奇制胜,多次打出以少胜多的战役。


可惜,狡猾的日寇动了歪心思,他们将杨靖宇手下,第一师师长的母亲和哥哥抓了起来,利用他的孝心,逼迫他投降。


结果,杨靖宇曾经交付后背的第1师师长叛变,不仅带走了115人,而且还带领日寇破坏了,70多个“密营”。


密营,是隐藏在群山峻岭中,供给抗联战士,粮食弹药的补给点。


经过如此破坏,这只抗联队伍很快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在真刀真枪中,日寇奈何不得这只队伍,就用这种阴损的方法,将他们逼进大山之中。


后来,经不住考验,有人携抗联经费9000多元大洋,投靠了日寇。


杨靖宇的部队,真正陷入到了,没有粮没有钱的境地,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




冰天雪地之下,杨靖宇浑身冻疮,6天6夜没有吃过1粒米,而且发起了高烧。


这一天,村民赵廷喜上山打猎,意外发现1人,只见此人背靠大树,丢掉了一只鞋子的脚,已经冻烂。


脑门滚烫,奄奄一息。


他蹲到跟前,连声呼唤:“快醒醒,快醒醒,这样会被冻死的。”


杨靖宇费力地睁开眼睛,见是一个老乡,眼睛里绽放出神采:“老乡,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


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日本人。”


然而,这个胆小的村民,跑到山下后越想越怕,直奔日本人的营地:“山上,好像有你们要抓的人。”


于是,赵廷喜带着一群日寇,悄悄摸上山来,颤着声音向杨靖宇喊话:“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他却不知,如果杨靖宇将军愿意投降,岂止是“不杀”,还会给他高官厚禄。


然而,杨靖宇将军宁可马革裹尸、身首异处,也不愿低下一颗高贵的,中国人的头颅。


杨靖宇冷然一笑,仰头看向天空,只轻轻回了一句:“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一颗子弹,射穿了杨靖宇将军的心脏,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然而,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35岁,但是他身为中国人的“中国魂”,万古长存。


1940年,35岁杨靖宇剩1口气,村民:我找吃的去,却将鬼子引上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