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和司马南,该怎么选?

这是今早我上班打开企业微信时看到微信公众号今日推荐的文章标题啊,原封不动,没有标题党,没有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但是怎么读都感觉别扭,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儿在蔓延。

有点好奇写的什么东西,点进去看看,好家伙,越看越来气。以下就简单分析分析吧,纯属个人看法且带有主观情绪,喜欢看就往下看,不喜欢直接退出就好!!!

首先这标题就很吸引人眼球,柳传志是谁?那可是妥妥的“商业教父”呀,商业劳模,杰出贡献企业家,而司马南又是谁?不过是北京东城区里的一个老大爷,明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怎么会放在一起比较呢?而且还要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选一个(站队)?让人不禁怀疑这之间发生了什么?
现在,跟随这篇文章,让我们慢慢揭晓答案。

首选这个分段就很不错呀,先是引出大背景,紧随其后引出做出大贡献的企业家群体,然后黑体加粗强调政策,立马跟着开始指桑骂槐博取同情分。
接着推出“企业家代表”柳传志,先“踩一下”放低姿态,接着立马开始哭喊叫冤,既暴露本性,又用不明真相巧妙煽动情绪。
我只能说一句,高!!!


还是老规矩欲扬先抑,开头一句无关痛痒的废话一笔带过,接着开始扒高踩低,然后又开始黑体加粗明讥暗讽。
那么请问你家的财报怎么解释?为什么已经退休的“掌权人”工资那么高?为什么资产负债那么高?你打着名族企业的称号,为什么区别对待自家的客户?……
以上都是明面上的东西,本就是事实。难道我们讨论这事不是实事求是吗?


还是老套路老句式啊,用“公开”和“审批”当挡箭牌,意思是你别没事找事儿。
然后把企业利益淡化成个人利益,难免有一些“小问题”,然后给你扣一顶大帽子,随便举报,有本事你去呀,态度豪横。
最后还要强行辩解下,提醒不要搞“人身攻击”,问题是,你们自己暗箱操作瞎搞坏了企业家的风气还不允许被人指责了?


外国高管确实不是企业的原罪。可问题是,知道的是联想收购了IBM,可我怎么都觉得是IBM收购了联想,依此为跳板获得一张“通行证”呢!!!
接着一边继续狡辩,一边拉“友商”下水,意图转移火力。


自家的事儿你少管???但那句“在道德上有亏欠”怎么听着都是一股子傲慢语气呀。

“横向对比”再次鞭尸恒大,不痛不痒的解释下再次开始拉同行“衬托”,可问题是,戴尔总部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惠普总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呀???
所以你一个“国产品牌”为什么是要去对比美国的企业标准?对比营业额也好说,可你对比的可是负债率,意思是联想的负债率还可以再提高?还是说,你心底里早已经把自己默认当成了“美国企业”?


第一段直接拿员工当挡箭牌,难道员工的困境不是由你们这些掌权者造成的?
第二段更厉害了,直接模糊企业家这个概念!意图以交税、就业以证清白,问题是,联想的不安定是区区几句话就能动摇的了?你们联想就这么“脆弱”?就算人人自危,这也是你们联想先引起的吧?
你柳传志是个企业家没错,联想也是一家大企业更没错;但你柳传志,你们联想,还代表不了所有企业家,更代表不了所有企业。


照例继续吹嘘一波名头,小小警告下别乱说话。然后开始“义愤填膺”的诉苦,一个企业家不该遭受如此“迫害”形象瞬间有画面了。
接着用“不能”升华矛盾,意思是你别闹大影响不好,看似劝诫,实则训斥,态度不可谓不傲慢!!!


最后这两段开始升华企业家精神,开始“洗地”!!!
先阐述困境——内忧外患,鼓吹创新,然后倒打一耙指责利用舆论造势,暗指影响社会稳定(得,又是一顶大帽子给你扣上)。
说要给“创新”留空间,留什么空间?是留给柳家、联想转移资产还是移民国外?还是说留给你们继续背后暗箱操作的空间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的最后,还来了一篇“惟愿中国少一些司马南”,表面总结“升华”,实则又是一篇表面观点中立,实际疯狂洗地拉偏架的总结。
为防止有人抬杠,也由于网站限制不能放原文章链接,这里就说明一下:
微信公众号:正和岛,原文标题:柳传志和司马南,该怎么选?

本文章以上所有图片均截取自微信公众号,且本文章带有强烈主观情绪,请谨慎观看。欢迎评论区和谐讨论,如有抬杠者,你说的都是对的!!!

来来来,你给我解释哈什么叫反伪科学代表人物?什么叫捍卫中国政治制度???惟愿中国少一些司马南?我倒是觉得,中国应该多一些像这样的学者,智者!!!
谚语有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怕鬼,心若阳光,处处有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