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写作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精进提升认知:
1.生命的有限性,会给人带来焦虑,但也会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时光和生命中的每一份馈赠,促使我们不断去追问生命的意义,寻求一种更高的存在状态。很喜欢主持人林栋甫先生的一段话,他说:“我现在就讲,我不年轻了。但是,我在任何年龄段,我都是刚来的,我以前没有来过这个年龄,所以我一直 我永远是新人。死之前我依然是新人,而且依然有那么多的要去学,要去做。”或许,对于我们,这些话可以说是一种安慰,也可以说是一种激励。只要生命不息,无论任何年龄,我们每天都是新人,都可以去创造,去实现新的可能性。
2.你所对抗的,会增强。大脑的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在我们对抗一个念头时也会被激活。它是我们默认行为模式网络的一部分,由此默认模式网络被触发。相当于你给自己说忍住不要吸烟,实际上是在让吸烟这个念头更深入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反而忍不住要想吸烟的好。
这跟你想忘掉你的旧情人,他/她反而会不断出现在大脑是一个体验。
好奇,是进化给我们的增加生存几率的馈赠。他让我们不断去突破边界,寻找新的资源,增加我们的生存几率。每次好奇心都满足都会获得多巴胺。
把和恶习对抗的压力,转换成对好奇心主导的对身体感受的探索。从对抗中跳出,变成体验。满足好奇心,获得多巴胺,帮助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焦点。让对抗激活的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恢复平静。(大部分人可能需要配合正念冥想才能做到)
接下来想象继续执行恶习的懊恼,感受放弃恶习的快乐。完成养成新习惯的闭环。每次重复此流程,在次数足够多以后,新习惯会完成,最终craving可能不会完全消失,但会习惯性的被忽略。
3.如果你感觉自己性感,即使你单身,也容易不那么饥渴。这个和食物一样,当你家里吃得东西一大堆,你反而没有什么食欲。当你家里没什么食物的时候,你更容易饿。匮乏心态就会强化身体饥渴,食色一样。
人的性感,一方面来自身体条件,一方面来自大脑。这也是有些人长的一般,但给人的感觉很有吸引力。这是因为当你大脑中有“我性感”这个想法时,你的气质神态就会非常不一样。外在气质是由内在想法外化出来的。
4.到一个新环境发展,最先应该丢掉的就是在旧环境,日复一日形成的固化脑,譬如你从到老家到深圳上海发展,你到了一线城市第一步,就是先静下来心来调整排毒,先把你之前环境积累的旧思维彻底清空,扔掉,甚至不要和老家人产生链接,断的越干净越好,如果从井底爬出去,你仅仅是扒着井沿看一眼,不把根断掉,不重新扎根,那么掉回去只是时间问题。变换环境发展,绝不仅仅是到一线城市租个房子打个工那么简单。背后是阶层的攀援,思维的重塑,收入结构的升级,不亚于一次重生投胎,然后一步步的往上爬,一点点重新积累人脉圈层,产业收入,一步步扎根,攀援以后,整个人绝对是焕然新生,不要做梦一夜暴富,亦步亦趋亦可攀援直上。
5.人们的成见常常像大山一样。但是你要明白,你只能活一次,所以你要学会越过别人成见的大山。还是那个例子,你六十岁也可以找二十岁的异性。
6.想从底层爬出来,就必须得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有个粉丝问我,掌柜,我每天都在学习,为什么我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的答案是,因为你只是单纯的学,被动的学,你不知道为什么学,也就没有真正的开窍。你可以认真的去想一想,你这辈子追求的是什么?是经济独立?是财富自由?是爱情甜蜜?是家庭美满?还是身体健康...
人相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到底在追求什么?其实人脑子里面就两种想法:一个是想要。想要钱,想要车,想要爱情,想要成家立业,想要崇拜和认同,这些都是欲望,人都希望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一个是不想要。不想穷,不想累,不想被人看不起,不想人被欺负,这些都可以理解为责任,身上责任越多,则接受痛苦越多,越想逃避。所以人思维的底层逻辑本质,就是想要追求快乐,同时能逃避痛苦,这是一种本能。
理解了这个概念,其实你就开窍了。你想成功的路已经初步清晰了,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和逻辑背道而驰,就要反人性,你得追求痛苦,拒绝享乐。也就是说,你要先承担责任,延迟享受,才能拥有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权利。
等你经历过事儿,会发现一个现实,“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才能享受多大的快乐。”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二,日清复盘:
1.维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的三条准则:
①不要高估自己在任何人情感疆域的重要性;
②不要妄自揣测他人行为的意图并确信之;
③不要与不在一个智识层面的人讲理。
2.有些道理,必须告诉自己孩子。
①没有机会赚钱,就默默的做研发、做发明创造、琢磨问题,开动脑筋,机会来了就默默赚钱;
②如果你对一个地方不满意,离开就可以了,不要抱怨,没有用的;
③做好自己很重要,自己不行在任何时候都不行。
3.好的关系里,能量一定是流动的。不是付出什么换取什么,而是我对你好,你也对我好。我开心,你开心,你因为我开心而开心,我因为你开心而开心。实际行动可(付出、支持等等)、情绪价值,对方可能不会高频同时使用,即我们的被动体验不会时时在线,经营的重点不在于一定要1等于1,1交换1,而在于我们如何享受关系,是否尊重自己和对方、是否存在索取、有没有关注到自己的真实感受。
4.要相信实践出真知,而非辩论出真知。比如即便我不完全能理解你的表达的前提下,只要在讨论的领域里你是专家,你有更多的实践,我就倾向于相信你的判断。企业家朋友们有个习惯,喜欢用打小就富贵的人去伺候大客户,因为出身太贫苦,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说白了,在该烧钱的时候,他放不开。但是反过来,起点低一路打通关的人,更适合带基层员工队伍,因为他熟悉。这就是现实,现实又不是辩论赛,哪有什么对错。
现实只有两种思维:
辩个输赢的思维,和赢的思维。
5.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普通人不能和客观事实或者趋势、大环境去梗着脖子硬刚。
在正业上增强实力,而不是在吵打架中声高。
很早就看透社会的不公平,从而也不再大声叫唤希望它公平,因为这件事是不会被真的解决的。
只能说你是一个会合理利用社会规则的人,你有效努力一些,社会对于思考、实践的聪明人,会相对公平一些。
宣泄情绪是没有用的,唯有默默努力,以理智和头脑取胜的才是真正的狠人。
三,自律思考:
1.好的家庭教育,不一定需要高明的育儿技法,但常常需要一些基本的东西:温暖的家庭氛围,大人同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看到孩子的长处,给孩子自己做成事情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有人问,什么兴趣爱好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我觉得根本上还是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安全、温暖、支持的家庭里,孩子的心智和情操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都好。
如果爸妈经常吵架、大人孩子关系紧张,那么学再多高大上的乐器、美术等等,也陶冶不了情操。我特别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洞察:
“一个家庭,如果在幼小孩子的眼里,年轻的父亲总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妻子,妻子的忙碌和操劳渐渐变成他的忙碌和操劳,那么这个家庭就成了对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的学校。谁也没有特意去教,但是父亲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勤劳、善良、热情、细心的品质。
有了父亲的自我教育,才会有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鲜明的榜样,所有关于儿童自我教育的言语都只是空话。”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父母不能在学业方面具体指导孩子,但这些父母愿意自我教育,不唠叨、不指责,总能给孩子安慰和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重拾信心,这样其实也很好。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总是把基本的东西先做好,这样才不至于勤勤恳恳地帮倒忙。
2.曾经有位高人跟我说,”很多人其实很傻,她宁愿花一辈子去忍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也不愿意花一年时间去改变自己“她说,自己经常听到一些同龄人抱怨,投资环境不好,生活窘迫,爱情不美满,婆媳关系不好,孩子不好带,职场不好混等等。
但是当我认真的给她们分析局面,提供建议之后,她们一边嗯嗯嗯点头,一边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日子,然后过一段时间,又来问我类似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也累了。
对于深处困境的朋友,她现在只会送给她们三句话,
1)未来的解决问题的代价会更大。
你要是不抽出时间来创造你想要的生活,你最终一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你现在就是得认真学习,努力充实自己,而不是焦虑时光。
2)乱糟糟的环境并不是你自甘堕落的理由。
合群是平凡的开始,独行是拔尖的开头。自己的平庸自己去改变,别让懦弱否定了自己,别让懒惰耽误了青春。
3)所谓捷径其实都是看似笨拙的坚持。
风是怎么来的啊?你跑的快了,耳边就都是风了。干扰怎么来的啊?你跑得慢了,耳边自然就都是闲言碎语。
记住,如果鼓励和兴趣不能成为你坚持的动力,那么将来,耻辱会成为的。
3.不善于抱大腿,无法和比自己强的人自如地交往,是阻碍大多数人上升的绊脚石。能和领导称兄道弟,逢年过节去家里拜访。是一道基础门槛。做不到的人,基本上上限就在这里了。
4.穷人家出了一个“叛逆”的孩子,不要觉得心累,他可能是来改变这个家庭的。他的独立思想,不随波逐流,注定了这个孩子没有被穷人思维所捆绑,他从小就懂得,人要扛得住失败,要向上奔跑,才能避免平凡的一生。
作为家人,只要在正道上,不妨多支持他,别让他太早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独立思考的能力,真的是太难得了。
5.要生存,就要有绝活。员工这样,领导也是一样。要能捉住事情的核心本质。做一件事情之前,透过现象看本质,想想做这件事要达到什么根本目的,不要南辕北辙。
6.“不要鹤立鸡群,而要和其光同其尘。”假装同意他们的观点,然后大家一直都是好朋友。如果辩论起来,自己掏钱踩坑,受苦遭罪走弯路才学来的东西,就这么义务的教给他,非常不值。
很多人其实心机特别深,常常用激将法来故意反驳你,试探你的底线,企图让你情绪失控,说出他想要听到的答案,套出来之后,要么他自己操作,轻松达到目的;要么把你的成果占为己有,天天挂在嘴边,就跟这事儿是他弄的一样。
也就是,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放下执念,全力拼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