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从海湾战争中的各个参战国,观今后海外投送、动员能力
今日战史分析: 众所周知,兵法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舰队作为新时代蓝水海军进行远洋作战部署的超级“奶妈”;在海军舰艇的地位中无与伦比!判断一支海军是否具备横跨半个地球一万多千米远征能力,首先要看这个国家拥有什么规模的后勤舰队……
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史上爆发规模最大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其中以美国为首,组成了39国联军出兵伊拉克,总兵力大约80多万。
当时参战的39个国家有:
北约方面: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德国、荷兰、土耳其。 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 非北约成员国: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塞内加尔、尼日尔、塞拉利昂、阿根廷、洪都拉斯、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埃及、叙利亚、摩洛哥、澳大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其中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三个国家在1991年时还不属于北约成员,而是分别在1999年和2004年加入北约。
以下是39国联军的兵力和装备情况:
美国在整场海湾战争中是兵力最多的,占据总兵力的60%以上,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出动总兵力为52.7万人左右,其中陆军占29.5万,海军8.2万,空军5.6万,海军陆战队则是9.4万人。
美军
部署坦克超过2000辆,其中坦克型号主要是艾布拉姆斯M1A1型。
M1A1和T-72
此型号坦克是美国陆军引以为傲的陆战装备之一,配备了一门M-256型120毫米坦克炮,可发射贫铀穿甲弹,在海湾战争中,基本一炮就能打穿伊拉克军队装备的老式苏制坦克,而且M1A1自身还装备了贫铀装甲,防护性突出,就算是伊军中最好的T-72也不一定能一炮打穿,当然,伊军中装备的T-72大多数也都是低配版。
M2步战车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当中还有2200多辆装甲运兵车,比如陆军的布雷德利M2系列履带式步兵战车、海军陆战队的LAV-25轮式步兵战车和AAV7A1型履带式两栖运兵车。
除此之外,还有上千辆各步兵班所配备的“悍马”突击车。
陆战队和陆军的作战直升机还有1700多架。
AH64“阿帕奇”
其中陆军的主要是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MD-530“防御者”系列小型直升机、以及U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等。
海军陆战队有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H-53“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以及UH-1“休伊”多通途直升机等。
“肯尼迪”号
海军方面出动了200多艘军舰,还包括9艘航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肯尼迪”号、“突击者”号、“艾森豪威尔”号、“美国”号和“林肯”号等航母。
上面所搭载的舰载机有F/A-18“大黄蜂”、F-14“熊猫”等。
空军方面的作战飞机大约有1300多架。
F-117隐形战斗机
其中包括A-10“疣猪”攻击机、F-16系列多用途战斗机、F-15系列战斗机和当时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机。
除了战斗机外,还有B-52战略轰炸机、B-1B战略轰炸机和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B-2隐形轰战略炸机。
兵力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其中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算在一起的总兵力是15.05万人,其中还包括330多架作战飞机,8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还有少量的海军单位。
M60坦克 但所装备的坦克装甲车,基本上都是美制或苏制的老型号,比如美制M60系列主战坦克、美制M113系列履带式运兵车,苏制的T-54/55型、T-64型、少量的T-72型坦克,还有苏制BMP系列履带式步战车、BTR系列轮式步战车等。
飞机一般多数都是苏制米-171系列直升机、美制休伊系列直升机等,还有少量的美制战斗机和苏制米格系列战斗机。
总兵力排在第三位的是埃及,当时出动的总兵力为3.85万人,配备坦克装甲车大约480辆。
埃及军队 其中也包含苏制、英制和美制的老旧型号,比如M60、M48和T54/55、T-72坦克、酋长系列坦克等,还有M113型、BMP等履带式装甲车,除了这些,当时的埃及陆军当中,也有一小部分刚从美国引进的M1A1型主战坦克。
兵力排在第四位的是英国,总兵力大约3.7万人。
英国士兵 出动了100多架作战飞机、16艘军舰、220辆主战坦克和170辆步兵战车。
其中的作战飞机,大多数都是欧洲联合研发的“狂风”系列战斗机。
英国空军装备的“狂风”系列战斗机,在七八十年代的欧洲算是比较先进的型号,由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联合研发,80年代投入使用。
狂风战斗机 “狂风”作为一种双发、双座超音速变后掠翼式战斗机,可执行空中支援任务、截击任务、防空任务、对海或对地攻击任务、以及电子对抗任务和空中侦察任务等。 武器部门除了配备两门机炮外,还可挂载各类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以及航空炸弹等,这种战机在海湾战争中被英国皇家空军频繁使用。
作战的坦克主要是“挑战者”-1型。
“挑战者”-1坦克 “挑战者”-1型坦克,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陆军的主要陆战装备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问世,配备一门L11A5型120毫米滑膛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车身还配备了披挂式陶瓷复合装甲,当年在海湾战争中,英国陆军的“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表现也很突出。 步兵作战一般乘坐的都是“武士”系列履带式步战车。 此型号也叫做FV510履带式步兵战车,绰号为“武士”或“战士”,由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研发,1986年装备陆军服役。
FV510步战车 “武士”步战车的主要武器,搭载一门30毫米机炮和两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身装甲能抵挡14.5毫米穿甲弹的攻击,车内可乘坐7名步兵,战斗全重大约28.3吨,在海湾战争期间,大多数的“武士”步战车都随同英军第七装甲旅作战。 兵力排在第五的是叙利亚,出动兵力1.9万人,包含270多辆坦克装甲车。
叙利亚军队 同样,多数也都是苏制老旧型号,其中T-54/55型坦克和BTR装甲车居多。
兵力第六位的是巴基斯坦,派遣陆军大约1.3万人,也包括少量的苏制坦克和作战车辆。
排在第七的是法国,总兵力1.2万人,出动军舰14艘、3个战斗机中队、几十辆坦克。
其中军舰里还包括了“克莱蒙梭”号航母和其他补给舰。
作战飞机主要是“美洲虎”多用途攻击机。
“美洲虎”多用途攻击机 其中的“美洲虎”攻击机,实际上是由英国和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联合研发的一种双发多用途攻击战斗机,70年代末期装备法国空军。 同样此机型也可以胜任各种空中作战任务或对地攻击任务,曾在海湾战争中有几十架“美洲虎”攻击机跟随法国空军作战。
AMX-30主战坦克 地面部队的坦克,主要是法国在上世纪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AMX-30主战坦克,其主要武器配备一门105毫米线膛加农炮,辅助武器还有7.62毫米机枪,但这种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在90年代就已经落后了。 剩下的参战国兵力就不是很多了,多则几千人,少则只有几百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其中韩国指派了陆军大约3600多人、孟加拉陆军2000多人。 加拿大总兵力为1850人,其中还包括2艘驱逐舰,1艘补给舰和24架战斗机。 摩洛哥陆军大约1700人、塞内加尔陆军500人、尼日尔陆军480人。
捷克的防化装甲车 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则只有200人,还配备了少量的轻型防化装甲车。 阿根廷出动了陆军和海军,其中包括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和100多人的地面作战部队。 下面是只派遣海军和空军的国家:
其中意大利派出了3艘护卫舰,1艘支援舰,2艘巡洋舰和10架战斗轰炸机。 比利时出动了2艘扫雷艇,1艘补给舰,4架军用运输机和18架战斗机。 荷兰派遣了2艘护卫舰和1艘战斗补给舰。
西班牙海军 西班牙派遣了2艘大型驱逐舰。 澳大利亚派遣了1艘导弹驱逐舰,1艘护卫舰和1艘战斗补给舰。 葡萄牙只派遣了补给舰在后方,主要为英国海军运送补给和装备。 剩下的丹麦、希腊和挪威,这三个国家分别各派遣一艘作战舰艇。
2003年伊拉克战争
网友提问:
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
美国:19.2万人、伊拉克:达姆军前后约45万人,预备役65万人、英国:4.5万人、迈赫迪军 :6万人。
2013年1月11日,法国派兵介入西非马里内战,对盘踞马里北部地区发起代号为“薮猫”的军事行动。“薮猫行动”的目的是通过军事干预,巩固马里稳定,同时维护法国在西非的传统经济利益与影响力。法军针对马里内战形势,精心筹划、组织行动,用4个月时间基本实现目的。
预置兵力,迅速行动。2013年1月10日,马里因内战事危急,向法国请求“紧急军事援助”。11日上午,奥朗德下达行动命令,当日下午,法军便进行空袭,并向马里投送地面部队。3周内,法军向马里投送包括4000名士兵、280辆装甲车辆在内的大批人员、装备和物资。法军之所以能够迅速部署到马里,主要得益于其在非洲拥有多个军事基地,驻军超过6000人。行动开始后,驻非法军利用地利之便,快速进入马里,扮演了预置兵力的角色。同时,这些军事基地也是“薮猫行动”实施的重要支撑,如行动首日的空袭,就由驻乍得的法军战机实施。
借租并举,提升运力。随着行动规模和相应兵力装备投送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军运输工具数量不足、载荷有限等问题暴露出来。为弥补运力不足,法军向盟国求援,美、英等10个国家提供了帮助。据统计,法国的这些盟国承担了行动前3周中75%的法军人员装备运输任务和整个行动中战略运输任务的40%,法军战机30%的空中加油任务也由美军加油机负责。同时,法军还租用民用运输机和商船运送物资。
可见,法军“薮猫行动”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盟国在运输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巨大支持。然而,在规模、烈度和持续时间都有限的“薮猫行动”中,法军对盟国运力的依赖即达到如此高的程度,那么在可能的更大规模和利益攸关方更多的军事行动中,抑或是重要的非军事行动中,运力不足将有可能成为制约法军发挥作用的一大因素。
轻型编组,灵活作战。法军在马里投入的装甲部队,是结合任务需求、部队经验和法军车辆集中管理机制,从法国本土及驻非洲的部队中抽调连、排级单位编组而成。这些部队按照模块化方式,编为多个营级和营以下小规模合成战术集群,遂行作战任务。这样的部队构成形式,对联合作战指挥和各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法军根据马里北部多沙漠地形的特点,为提升部队机动力,在装甲车辆的选择上,没有选用更为先进、火力和防护力更强的重型装甲车辆,而是选择沙漠机动性能更好、后勤支援需求更少的轻型轮式装甲车辆,有效提升装备投送效率和地面机动速度,降低后勤保障难度,实现远程快速部署。
空地并进,扭转形势。为尽快恢复马里局势稳定,帮助马里恢复对全境的控制,实现快打快撤、速战速决的行动目标,法军在马里采取空袭与地面进攻相结合的战术。法军出兵前,马里军队龟缩在靠近南部边境的首都巴马科及周边地区,而反武装当时占据了马里近2/3的国土,还夺取距离首都仅350公里的军事重镇迪亚巴雷,随时有南下进犯首都的可能。同时,自法军进入马里起,反武装就开始散播法军将要“开启地狱之门”“落进战争陷阱”之类的谣言,并加紧策划汽车炸弹袭击等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战前态势与敌情实际,法军决定冒着地面作战人员伤亡多、攻坚难度大、行动控制难等风险,在发挥空中优势的同时,直接发起地面作战行动。法军在1周时间内,就协助马里军队收复迪亚巴雷、康纳等多座重要城镇,帮助马里从守势转为攻势。至1月31日,法军收复反武装控制的最后一个大区(马里行政区划)首府基达尔,使反武装的有组织抵抗基本消失。
克服困难,实现目的。除运力不足外,法军在“薮猫行动”中还面临其他诸多困难。行动前,因欧洲债务危机给法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法国国内出现裁减军费的呼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军海外部署的兵力规模与装备水平,使其在行动中只得使用一些服役近30年的老旧装甲车辆。行动中,因盟国没有派兵参战、马里军实力孱弱、西非共同体维和部队“难产”等问题,法军不得不“孤军奋战”。然而,法军通过灵活运用有限的作战兵力、资源与手段,克服实力上的短板弱项,及时介入马里内战,有效控制作战规模、范围与进程,避免陷入持久战之中,在快速实现行动目的的同时,将行动风险、成本、影响等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暴风影巡航导弹,英国有900枚,法国有500枚。
流星远程空空导弹,英国有400枚,法国有200枚。
英国有接近约200枚战斧,法国有200枚MdCN。
英国还有不少中程ASRAAM,以及短程AIM-9L/L(I),远程AIM-120C-5。至于陆军海军,英国有星光/毒刺和海受体。
你问法国,问就是万能的西北风。 不怕,咱法兰西独立自主,爆产能。 一个月20枚西北风!
英阿马岛战争中民船动员的情况: 英国一周内动员60多艘各类民船参战,最大的8万吨,滚装船集装箱船5万多吨,这些船经过紧急动员快速改装奔赴13000公里外的福克兰群岛,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 对大型岛屿登陆作战,需要紧急动员数百艘各类民船。
总结:所谓的战争潜力、投送能力、库存、产能,小法自二战开始就坐皇家海军军舰投送到非洲,苏伊士危机也是坐皇家海军后勤舰队投送。 “薮猫行动”就更不用多说了,正所谓18世纪的法兰西一去不复返,西边降落,东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