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能剪成两个小时吗?科幻电影要讲好故事就要学会数字叙事

2019年2月5日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后一路好评如潮,截至2019年3月5日,影片总票房46.87亿元,位列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第5位。2019年11月,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2020年9月,获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片奖提名;同年10月14日,获第27届华鼎奖中国最佳影片;2021年8月获得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

《流浪地球2》于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内地、北美上映,于同年1月27日在英国、爱尔兰上映。截至2023年3月12日,该片票房突破40亿,成为第10部40亿票房影片。《流浪地球2》是2021年以来第一次进入北美同期影片票房前十位的华语电影,且已超过前作《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时位列同期影片票房第十三的成绩。

专家评论:不可否认,电影《流浪地球2》凭借壮观的画面、震撼的音乐、浓烈的情感,确实可以令观众沉醉,甚至潸然泪下。然而,叙事方面的不足,也对影片剧情的合理性与可信度造成制约,影响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要想达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双赢,《流浪地球》系列影片还需要在叙事上多下功夫。

《北京日报》评论:相较上一部,《流浪地球2》在世界观设定和呈现上更为全面、细腻,三小时的片长也给了导演足够时间来展示“太阳危机”下的地球。是呀,三小时的片长实在考验观众的耐心(当然也有一些科幻迷看得很过瘾),能不能剪成两个小时或90分钟呢?如果可以的话评分和票房还会提高。

我觉得《流浪地球2》片长完全可以剪成两个小时左右,吴京饰演的航天员刘培强和刘德华饰演的工程师图恒宇完全没有交集,他俩的故事是彼此独立的,可以做成两个片子,比如上下集。再者,科幻电影的叙事应该是一种数字叙事、在数字化和元宇宙的叙事空间里,我们要探索一种与传统叙事完全不一样的叙事方式。

从文本到空间,数字叙事理论还要构建中,数字叙事这条路还很长,希望在《流浪地球3》中得到更好的展现。关于《流浪地球2》,你不想说点什么吗?敬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