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4.57 文化
【本文转载自《哲学小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57、文化
拉丁文Cultura-耕耘。指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反映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控制自然界和社会自发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对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文化,都应当区分其物质的一面与精神的一面,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体现在这样一些物质财富上面:技术装备、交通联络工具、建筑物、住宅等,它表现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表现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精神文化体现在人类知识的发展水平,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科学、教育、艺术和保健事业的成就等方面,它表现出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社会生产中采用革新技术和科学发明的程度,物质资料生产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文学、艺术在居民中的普及状况,是表明历史地达到的文化发展水平的极重要的指标。
文化通常是在狭义上使用的,即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设施。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影响。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有阶级性的,各个阶级都利用文化工具[i]来达到本阶级的目的,因此,应当区别开剥削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文化要素。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包含两种文化,除占统治地位的、在内容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外,同时还存在着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成分。[ii]无产阶级应当继承和发扬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成分。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劳动人民是文化的主要创造者。随着民族的产生,文化有了民族性,并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形成了文化的民族传统和特色。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批判地继承了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而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集哲学、科学和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大成,是当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i] 学校、科学、报刊、文艺等。
[ii] 《列宁全集》,第20卷,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