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言文?选择题!文意理解?So easy!【语文大合集10】

2023-09-02 17:57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奇哥 | 2024-10 文意理解

0️⃣理论技巧

大致按顺序来的、正确的四句白话文是解决文言文的关键

  • 选项按顺序对应原文,找出错误的那句
  • 咋用选项定位原文,用共用词定位原文
  • 姓名——人名、地名、官名
  • 出生年月——朝代、年号
  • 手机号——各种数字
  • 个性签名——文绉绉地引用原文
  • 有哪些错误类型
  • 不一样
  • 不一样
  • 顺序不一样
  • 因果不一样


1️⃣2023 甲卷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 A. 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 B. 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 慢:怠慢,轻慢
  • “必厚为礼
  • 以理解为礼物
  • 也可以理解为礼仪
  • 无论理解成哪个意思,都不应该是对待不如自己的人
  • 因为前文说了尧哥“不校(不爱计较)”,故应该是对待轻慢自己的人
  • 思考之后,奇哥更倾向礼节、礼仪

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日:“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

  • C. 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

  • D. 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2️⃣2023 乙卷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

  • A. 重耳遭到曹君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楚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

  • B. 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 C. 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 D. 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3️⃣2023 新课标I卷

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 A. 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 B. 在武臣看来,韩非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子鲋曰:“世人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 C.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 人错
  • D. 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4️⃣2023 新课标II卷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 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 A. 苻坚谢玄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 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  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 坚众大溃。

  • B. 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

  • C. 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余人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 D. 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文言文?选择题!文意理解?So easy!【语文大合集1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