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符)琼花雨.其三:古镇
由于事发得突然,再加上那时天色已晚,识便直接将符华抱回了自己的住处。
自“出嫁”后,几日在花轿上,符华夜夜难以入眠。而那夜识将她从那催命的队伍中救下令她再一次感到无比的安心。
翌日,当符华醒过来时已是辰时。她缓缓起身,身上的红绸嫁衣不知何时已被换去,再一转头,身边的少女睡得正酣。
想起昨日抢亲一事,符华认为识兴许是累着了,于是自己便轻手轻脚下了床。
识最终是被饿醒的……
当她醒时已是晌午,识换完衣服后便直接钻进厨房,见灶上冒着。烟,打开竟见里面蒸着几个炊饼(馒头)。
……炊饼?是自己昨晚没来得及吃的吗?
识也没多想,饿极了不管炊饼热没热抓起来就吃。咬了几口才回过神来;符华呢?
在屋里寻了一圈,不见人影,忽而一瞥,见那少女一袭素衣,正在院中。默默扫雪。识又见符华在一棵树下伫立良久,于是悄悄地绕到她身后。
“在看什么呢?”
符华被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一激灵,转头见是识,道:
“没什么”
“害,我说你一个丞相千金,做这种扫雪的活干什么?”
“我……”
没等她说完,识便一把将符华手中的扫帚夺来,随意地扔在地上。
“在我这里,你自由一点便好,没必要去做这做那的。”
“……”
“哎,看起来你还没吃饭吧,来,先吃这个,垫一垫”说着,识将手中的炊饼撕下一半,塞进符华嘴里。
“唔……”符华一惊,随后伸手抓住识的手腕移开,再将咬着的炊饼拿下来。她刚想开口责备识,却见那少女一脸笑眯眯看着自己,又心生不忍,开口将话头一转:
“这烦饼的芯子还没蒸热。”
“嗯?”识本以为符华会说上自己两句,却没想她开口竟评价这炊饼,“呃……没关系,我不介意。”
“今早起床,我本想给你煮点挂面,但在家里找了一圈,只找到了这些炊饼……”
“呦?想不到你一个大小姐还会煮挂面……”识见着符华眼底生自责,于是又赶忙改口指着身旁的树,道:“啊……你看这树,知道它叫什么吗……”
“是琼花树吗?”言毕,识一脸惊讶地看向符华:就凭这光秃秃的树干,她是怎么认出来的?
符华则是伸手抚向树干:“我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是当年爹爹为娘亲亲手栽下的。这树……和我院子里的那棵,好像……”
符华……”识看见那少女的眼中有说不出的情感,悲伤、怀念……
不如,我带你去山下的镇子里转转吧,正好可以转换转换心情,顺便再吃点东西,只吃隔夜的炊饼怎么行……”
符华也明白了识的用心,自己消极的情绪让对方感到难办。于是她拂去心头悲伤,向识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嗯。”
识说得没错,下山走走真的能让人心情变好。
从小在皇城长大的符华除了在书中读到,她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原来书中所述一切皆为真。
“喂!走快点,我们到镇上去!”银发的少女向符华挥了挥手,用她一贯活泼的声音招呼道。
“来了!”
太虚山下的古镇和皇城大不相同,少了几分繁华奢靡,多了几点质朴自由。兴许是被这烟火气息感染,符华也暂抛下牵挂,静心享受眼下一切。
“走,先去吃点东西。”说罢,识将符华带到一家小店。
正值饭点,小店内顾客不少,店里生意好,小二也是忙前忙后给客人们上菜倒茶。
“柳姨。”识笑眯眯地向掌柜的妇人打招呼。
“小识,又来了啊?”掌柜的妇人也是笑着应道。
“谁让柳大伯做的面那么好吃~”
“你啊……”那妇人虽身着粗布衣,却笑得温柔慈祥。
“这位是?”妇人的目光随及落到了符华身上。
既使身着素衣,也丝毫掩盖不住符华出众的美丽,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自打进店起就有不少人向符华投来热烈的目光。不知是出于保护欲还是想宣示主权,识伸出一只手,有意地将符华向自己身边搂了搂。
“我朋友。”识答道。
“柳姨好。”符华也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微微躬身向那妇人行一礼。
“姑娘不必这样.”妇人忙道,“我们都是些下里巴人,姑娘这么行礼,我们也受不起啊。”
“姑娘叫什么名啊?”妇人突然问
“我叫……华。”符华答道,她明白自己的身份特殊,于是刻意隐去了自己的姓。
“华……”那妇人斟酌着,“好名字啊,难怪长得这么俊,和我们家小识一样漂亮。”
突然被夸,符华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应,她也没有注意到识的脸颊有些微红:
“好了柳姨,我们还饿着呢。”
“已知让顺顺招呼你柳大伯去做面啦,你们也快坐吧。”妇人言毕,店小二便从内厨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挂面。
和丞相府的厨子常做给符华吃的燕菜清汤面不同,这里的面是红汤的得益于主厨精湛的刀工,那面条削得粗细相当。白面浮在红汤上,再洒上少许提香的葱花,配上一个金灿灿的,外边微微煎焦了的荷包蛋。光是这卖相就足以使食客们食欲大增,加上这面中独特的香料,更是让人垂涎。
“这面里的香料,是关外的特产吧?”符华尝了一口面:“这种香料在皇城的价格很高,寻常百姓大都买不起,他们莫非是……”
“好了,先吃面吧,凉了就不好吃了。”识打断道,这件事以后和你说。”
吃完面,识找柳姨结账。
“不用付啦,这面算是我请你们的。”
“这不行,柳姨之前都请我吃多少次了?这次我一定要付。”
掌柜的一再推脱,终是说不过识,在走之前,又送给了识不少胡麻饼。
“识姑娘可是我们镇子的大恩人呐。”说着,掌柜的妇人将一大袋胡麻饼塞进识手上。
“……谢谢柳姨。”
“谢什么?我们这镇上的百姓,谢你都还来不及呢。”
离了店,识带着符华在镇上闲逛。
“这个镇子倒底是怎么回事?识,你和这个镇子又有什么关系?”
“我其实……”识刚开口,便被一阵嬉闹声打断。
不远处,一群孩子正聚在一起,几个年龄不等的孩子围住一个个子较高的男孩。
“不得了啦!大家都听我说!”被围住的男孩仿佛得胜者一般把双手举得高高的,大声喊着,随后他又将声音压低了点,但还是足以让旁人听得一清二楚:
“昨天晚上我看见小识姐姐抱了个新娘子回来!”
“怪不得昨天一整天都没见到小识姐姐,原来是去娶媳妇了!”一个年龄较大的男孩插道。
“娶媳妇竟然都不给我们喜糖,小识姐姐好小气!”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全被在不远处的识听着,越听越气,最后,索性将胡麻饼往符华怀里一塞,还没等符华反应过来识已经冲到那些孩子们身前:
“喂!小鬼!你们在胡说什么?!”
言毕,那几个孩子又将识围在中间:
“小识姐姐,给我们喜糖!”
“我也要!我也要!”
“还有我!”
、、、、、、
“喜糖?!什么喜糖!我又没结婚,哪来的喜糖?!”识面带愠色。
符华万万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女竟能和一平均年龄十岁不到的孩子们吵起来。她扶了扶额,快步走到识身边。
“好了,识,他们只是孩子。”
见符华过来,孩子们又都躲到她的身边。
“对啊对啊,小识姐姐欺负小孩儿。”
“小识姐姐好凶……”
“识,孩子们都那么害怕了,你就原谅他们吧。”符华道。
“怎么连你也护着他们?!”识生着气,一脸“我吃醋了”的表情。
“这个姐姐好温柔,不像小识姐姐,脾气那么差。”一个女孩躲在符华身后,道。
“就是就是!”其他孩子也附和着。
“你们!”识气得咬牙。
“这位姐姐是生面孔,是小识姐姐昨天抱回来的新娘子吗?”躲在符华身后的女孩儿轻轻扯了扯她的衣摆,问。
“昨晚被识带回来的人确实是我,但……”
没等符华说完,之前的高个的男孩便打断她:
“那不就是新娘子嘛。”
“不是……我……”符华一脸无奈,她的声音彻底被孩子们的吵嚷掩盖,她像识抛去求助的眼神,而识看到后只是将头撇到一边,像个赌气的孩子一样假装看不见。
最终,符华将之前柳姨送的胡麻饼分给了孩子们。虽没有什么喜糖,但..得了胡麻饼,孩子们也是心满意足地到别处去玩儿。
“符华。”识不知何时又来到了符华身边,“你或多或少都已经猜到了吧,关于这个镇子,和镇子里的人。”
“嗯?”
“他们都是关外为躲避战乱而来的普通百姓。”识一改平日的玩闹语气,“太虚山下本是一片荒地,这座小镇,是他们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我只是尽我所能,保护好这个镇子。”
“那么他们知道你……”
“都知道。”识明白,符华在指自己的身份,“虽然一开始他们很害怕,但是后来渐渐熟悉了,这个镇子上的人都对我很好。”
“你还记得之前面店里的柳姨和柳大伯吗?”识突然问道。
“记得。”
“他们的儿子,就死在战场上。”
闻言,符华内心微微一震
“还有这些孩子,他们的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亲人死于战乱,有的甚至成了孤儿。”识那一向明亮的血色双眼,也在此时黯淡下来。
符华怔怔地看着那些嬉闹的孩子们的背影,自己像这些孩子们那般大时又在做什么?在丞相府里无忧无虑,沉溺在爹爹和兄长的疼爱中。她也明白,在战争中丧亲甚至丧命的孩子们不占少数。
百姓本无罪又为何遭此苦?
良久,符华才缓缓开口:“我恨战争。”
“我也恨。”识咬牙道,这一回,她真的生气了。
符华轻轻一托,将手中的信鸽放飞,她让信鸽代自己向爹爹捎回自己平安的消息和自己在这古镇所见的一切。
洁白的信鸽扑了两下翅膀,轻盈地飞向天空,载着符华的思念,飞向皇城的方向……
(图源网络,侵删)
下回预告(暂定):[有车]
喜欢该系列的朋友们就点个赞支持一下∽赞越多更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