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该如何支持国产动画?不要小看“理性讨论”的意义

2020-04-29 12:28 作者:动漫简评  | 我要投稿

昨天看了“作华团团长”的新视频《国产动画又崛起了?》,视频中提到了国产动画的产业现状,比如人才短缺、经验不足之类的,最后还表达了对国产动画未来的期待。我想接着这个话题,聊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支持国产动画”

最基本、最方便、最理所当然的方法当然是“支持正版”。虽然近几年大家的正版意识越来越强了,网站也对自家版权管得越来越严,不过总是会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一人之下3》开播不久就引起了动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侵权的搬运工,甚至有人肆无忌惮地把整集都搬了出来。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还有人在官方宣传片的评论区里为盗版视频指路,被赞上了热评之后,才被粉丝们举报删除。

当然,“正版”也不仅限于正版动画,与动画有关的正版周边,正版电影,以及原作漫画、设定集等出版物都包含在内。


提到“支持国产动画”,很多观众都倡导“保持理性”。因为这些年国产动画动不动就被贴上一个“崛起”的标签,很容易造成观众对于作品水平的判断失误,导致期待值落空,也就是所谓的捧杀。但实际上,很少人能总是保持理性,或者说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之上的。个别观众连3D跟手绘的概念都分不清,哪能分辨出作品到底是好是坏。


知识的缺失会让话题变得极端的边缘化,从而失去价值。还是以《一人之下3》为例,打戏部分的动作设计和作画是最大的亮点,也是粉丝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弹幕和评论区中,不乏对作画了解不多的观众吐槽打斗风格像《火影忍者》,其实他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调查,其实负责武术指导的黄成希,也在《火影忍者》中担任分镜演出,风格一脉相承是很正常的。

也有观众表示人物设计的线条过于简单,与漫画风格不同,认为这是动画的缺陷。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是动画制作常识的缺失。绝大多数动画人物设计相比于漫画,在线条、细节、信息量方面都是做减法的。因为动画的重点是让人物动起来,追求的是动作的连贯、流畅。线条过多不仅画着麻烦、上色麻烦,人物动起来的时候却不会有明显的观感提升。



这问题日本在上个世纪就注意到了,例如日本动画公司GAINAX,在成功与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之后,最终选择了给动画的人设“做减法”。从整体上来看,像漫画一样精细的人设,反而限制了动画人水平的发挥。国漫粉丝应该看过《罗小黑战记剧场版》,这部动画曾在日本业内引起讨论热潮,日本真实系作画的代表人物井上俊之曾在节目中公开赞美其作画,甚至还推荐给中村丰看。《钢炼》导演入江泰浩、《灵能百分百》作画监督龟田祥伦等等,都对这部《罗小黑》国产动画表示了肯定,但从来没人会提到“线条简单”。


越是缺少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钻牛角尖。最常见、对动画技术进步最没价值的观点就是“中国动画必须有中国特色”。无论是什么作品,创作的根源在于其想表达的内涵,以及为了实现表达目的而设定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观。符合故事背景和世界观,是一切人物设计、剧情设计、台词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否出现中国特色,也是应该以此为前提的。

另外,国产动画观众“相互攀比、捧一踩一”的风气,也跟基础知识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有观众视野狭窄,眼里容不下对立观点,很容易被“意见领袖”们情绪化的评论误导。而有基本的作品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观众,更关注的是作品的闪光点,而不会用自己喜欢的作品的长处去比其他作品的短处。



其实了解知识、理性讨论对于国产动画的意义,不仅仅是“声援”那么简单。网络时代如此发达,观众提出的有效意见,以及有价值的讨论都会被官方看在眼里,并影响到作品的,甚至还会为作品注入一些活力。比如知乎上有专业的习武之人《一人之下》的武术招式进行了拆解,动作指导黄成希看到后与这位粉丝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经历,一定会影响到动画人今后的创作。

总之,我觉得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我们除了支持正版国产动画之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它,了解故事背景、了解创作过程,让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尽量真实、有效,这对于动画创作团队是非常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当观众变得有追求、有理性的时候,那些浑水摸鱼的低质动画才会越来越少,精品动画才会逐渐发展壮大。


我们该如何支持国产动画?不要小看“理性讨论”的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