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四川/云南/贵州高考命题方向及原则曝光,这些热点很可能考到!

2021-11-22 18:28 作者:高考直通车App  | 我要投稿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推动宪法类教材编写与修订,推进香港、澳门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

教育部发布通知,透漏部分高考命题方向,2022高考命题趋势如何?面对新的命题趋势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小西整理了最新高考命题方向和考查重点,2022届考生重点关注!

除此之外,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有何变化?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又该如何准备?跟小西提前做做功课吧。

一、2022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及命题方向

01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2年高考试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例如,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查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

又比如,疫情在生物中考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下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

考生提示:平时多看新闻,在做试卷把常见的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整理起来。

02热点素材

1、中国建党100周年(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神舟十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再次升太空

3、2021年东京奥运会

4、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5、2021年诺贝尔奖

6、教育“双减”政策

7、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与精神

8、共同富裕的规划

9、《长津湖》《功勋》……

对于2021-2022年这区间发生的热点素材要及时关注、重点把握。

03命题人的出题目的

考生要了解命题人的思路才能考到高分,平时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会做,等老师讲了题目后我们应该要有以下问题:

1.当时我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当时为什么会做错?

2.这道题考了一些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怎么关联上的?当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知识点?

3.老师的思路我是否听懂?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是否还会做错?

4.命题人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题?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重点要揣摩命题人的思路,他们出题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考查哪方面的内容,从他的思路来分析,更容易找到解题方向。


二、高考命题的原则与要求

012022高考命题十项原则

1.起点很高,落点较低。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要求考生懂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应用。

2.弘扬时代精神。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3.学过的知识都可能被考到。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

4.同一考点变化考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5.创新性出题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

6.考查思维,解题容易。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7.思维穿透力考查考生。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课内外综合考查。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

9.考查知识点的“应用性。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

10.以生考熟。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02对命题专家的要求

1、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2、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3、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4、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6、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近五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高考直通车节选了2017-2021年四川、云南、贵州(全国三卷/甲卷)高考语文作文的专题分析,快来看看这五年来高考作文选题有啥变化。

012017年高考作文

分析:2017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材料首先从高考恢复40周年这点出发,讲高考的意义和40年来所取得成就、对全国几代青年和无数家庭的影响,可以从作文中发现“立德树人”的高考作文指导思想在考生思想实际中的体现程度。

022018年高考作文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032019年高考作文

分析:漫画描述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两位学子埋头苦读,课桌上书堆成山;一位老师背着手(手握一张卷着的试卷)站在旁边,深情地望着他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深情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042020年高考作文

分析:本作文题有两个关键概念,一是"镜子”,一是“自画像”,表达得非常感性、形象,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化实为虚",理解其具体内涵。“镜子”可以是自己真实的经历,也可以是听闻的事件;可以是认识的亲人师友,也可以是文艺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可以是自己取得的成绩,也可以是自己遭遇的挫折…总而言之,只要它能引导考生审视自我,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入诸笔端。“自画像”本意是指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那么此处,指的是考生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和自我评价。

052021年高考作文

分析:作文命题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于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综合性很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可为”的机遇、条件和环境。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我们又都应该“有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结来讲:如今的中国,我们“可为”;如今的中国人,应当“有为”。

纵观这五年高考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

面向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进一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应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



2022四川/云南/贵州高考命题方向及原则曝光,这些热点很可能考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