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序章

小说借鉴了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格式及部分情节,融合本人对现代战争的见解和观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小说的主要人物名称部分借用《全频带》中人物的名称并仍处更新状态。
1962年7月9日晚 美国夏威夷群岛约翰斯顿环礁
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幽蓝的天空中,将来自太阳的光芒染成银白色,反射到大地之上。夏威夷群岛上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下班后或在大街上散步,或拉着朋友和亲人到崭新的电影院看电影,或到咖啡馆休息闲聊,享受着和平的时光,他们的行为就像二战后美国大多数人生活的缩影,冷战的紧张氛围似乎从未波及到这里,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一切都那么的寻常,那么的平静。
突然,月亮月亮的光芒几乎凭空消失在了夜空中,而至于夜空本身似乎也不怎么好过,因为一个耀眼的太阳凭空出现在了万米高空中,将笼罩大地的黑暗像一张废纸一样撕成了碎片。与此同时,方圆一千多公里的灯光在一瞬间全部熄灭,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人们陷入万分震惊和惊恐之中。那一瞬间,世界仿佛静止了,只剩下那从核火球处传来的耀眼的光芒。
“海星一号”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处爆炸了,那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空中进行的最大核爆。这是一位檀香山记者记载的爆炸之后的场景:“爆炸发生三分钟后,月亮居中在天空中,部分为血红色,部分为粉红色;明亮的白色闪光灯在云层中燃烧,迅速转变为不断扩大的绿色辐射球,并延伸到阴天上方的晴朗天空中。” 由于太空没有重力,没有空气,所以“海星一号”在爆炸时并没有产生蘑菇云和冲击波。相反出现了一个在各个方向上大致相同扩展的辐射气泡,高能伽马射线向四周爆发,直接效果是在数千公里外看到巨大的极光。产生极光的原因是爆炸导致轻量在大约50-100公里的高度,它们被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所阻挡。这些原子和分子吸收电子的能量并通过发光做出反应,从而形成人造的极光。
但太空核爆所带来的影响远远没有“极光秀”那么简单,核爆时,高电荷的电子经历了惊人的加速,为此产生了一个扩展了1000多公里、短暂但极为强大的磁场,即EMP。EMP的强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数百公里外地球上的电流,导致整个夏威夷电力系统瘫痪,路灯灭了、电话中断,导航和雷达系统全部失灵。核爆产生的很多电子并没有掉入地球的大气层,而是在太空中徘徊了数月之久,被地球的磁场所困住,从而在地球表面上方形成了一条人造辐射带,最后破坏了6颗卫星,部分其余的卫星也出现了故障。
那次太空核爆在当时除了再次告诉世人核武器恐怖如斯的威力,短时间内瘫痪了夏威夷的电力系统及让美国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实质影响了。然而,没人想到那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竟直接影响了60多年后一场战争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