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课堂(阳明|笛卡尔|坛经|马哲|合50讲)王德峰

诸神之间的斗争是各民族的利益,决定诸神斗争绝不是希腊的理性,而是命运,绝对不是近代哲学的理性,而是命运,命运和驱使道路的结果:资本论 揭示出来了,把理性去掉看到了命运,马克思的资本论学说揭示了命运,而非用理性的范畴遮盖斗争真相,遮蔽命运之路。
从休谟问题到资本论学说,命运共同体,各国有各国的命运,在斗争中相互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国研究哲学和伦理学的学者,提出了一个普世伦理学的体系,普世伦理一旦提出来,所有的不同利益矛盾都可以共同承认 。康德说人是目的本身,不是当做工具、手段,这一条没有任何人否定,人是目的。孔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接受,各个民族都认为可以,也列进去。普世伦理的德目,美国人尽管同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美国人天天在做这样的事情: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美国老百姓蛮好的,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强国,大资本必须在世界市场上争斗,美国大战局的利益,这种资本的血型表达在他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表达在他资本大国的地位,表达在它到处做世界警察,它一定己所不欲必施于人。
所以普世意义没有意义,总是空洞和抽象的,从抽象的角度每句话都对,但在现实中总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还是要归于命运,凌驾于各诸神斗争之上的命运,决定了各民族的利益和道路,绝对不是现代理性,而是命运,要把命运展开,展示出来,读资本论。资本论从来没过时,金融资本发达时代的所有病症在资本论的第三卷里都说到了。生息资本仔细读,通篇研读,你就知道金融危机的根源。
金融就叫资本市场,资本本身被做成一个商品买卖,它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在:资本商品价格是由其生息能力决定,资本生息使用权的让渡,二十元利息中的五元的资本的价格,其他的商品的价格是凝聚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资本作为商品里面没有凝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所以它没有被这个东西托住,一次你可以任意上下波动,产业资本家和生息资本家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会带来比生产过程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人拉着自己的头发想脱离大地,货币甚至摆脱了金本位制,甚至可以按照国家的意志印发大量的货币,我们需要继续向马克思求教,而非向他辩护
生产者为什么不听商人的安排呢?生产者自己也知道商人对市场的需要比我清楚。原因是生产者所处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手工艺生产者为例,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市场、手工业劳动集聚的地方,手工业劳动是以行会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出现的,行会指手工业领域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因为子啊行会手工业4中,行会师傅是行会的主人,其徒弟和帮工与其有半人身依附关系,师徒关系不是雇佣劳动,而是吃住还有家务劳动,绝对不能出工资,而是零花钱, 出资获得劳动是雇佣劳动,但是在行会里头没有发生帮工和徒弟的雇佣劳动,这叫半人身依附关系
商人和行会师傅讲,我对市场需求比你清楚,按照我的对市场的了解来决定你的生产: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行会师傅不听,其生产目的不是为了什么货币的增值,而是满足周遭有限空间范围内老朋友的需要。这种资本叫等级资本,资本的概念是我借你钱再加利息,高利贷也可以称为是资本。行会师傅手中钱叫本金,它不追求自己的增值,它是追求等级地位,欧洲中世纪的手工业家族对自己产品追求的是质量精美,皮靴,一定会在你制作的产品上打上你家族的族徽,这是你的荣耀。
计划经济时代不是把每个个体户都赶走,个体劳动者,我们弄堂里有个手艺很高的裁缝,红包的裁缝,这里弄堂的居民和他关系很好,里面的年轻人结婚要准备好西装,你一定要提早好几个月向他订货,领体裁衣,耐心地等三个月,轮到你去取时,你穿在身上,真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荣誉,他作为裁缝的地位,所以周遭的邻居都非常尊重他。
解放了以后徒弟不能用,他以前有好几个徒弟,一个小作坊,好几个徒弟,学手艺学到关键的时候把徒弟支开叫他去买一包烟,活干好了徒弟回来了,看不到。你的手艺学得跟我一样,那你自己做行会师傅了,我的地位在哪里?这个梦不是资本家的梦,仍然在封建生产关系里,叫等级地位的提高。从帮工徒弟上升为师傅。这就是欧洲中世纪诚实的生产关系,其生产目的绝对不是价值增值或货币增值,这是等级资本,为了维护自己等级的地位;在地主庄园上劳动的农民与贵族地主的关系也是同性质的,佃农,交租纳税,家农,这一点中国和欧洲古代农业社会基本一样。红楼梦里面家奴和主人不是被束缚自由的关系,家奴没有逃跑的愿望,反之,希望主人不要赶他走,赶我走是对我致命的惩罚。半人身依附比奴隶制还是有所进步的,奴隶制把奴隶和其他工具并列在一起,封建制在这一点上有所进步,半人身依附关系但主奴关系犹在。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独立宣言,贵族地主是自己的恩主,他给了我一个家,地主庄园不是备受剥削,而是我的家,尽管是主人对奴仆承担伦理责任,哪一个主子不护着自己的仆人啊?他们之间是伦理关系,而是契约关系,不是独立的个人按照理性定了一个契约,这叫伦理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商人怎么跟生产者说话都没用,生产市场需要的东西,他们不会理你,封建主义也不应该万古长存。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什么发生呢?
尽管商人头脑再清楚,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但依旧没用,资本主义不是于逻辑上被发明的
第二点:欧洲中世纪末期第三等级的感性意识之形成:奔向个人自由劳动和动产的自由
资本主义生产观念的形成。传统马克思主义教材说生产关系的变更来自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被理解为生产工具的进步,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于是旧有的生产关系就维持不住了。行会手工业转向工厂手工业,主人是由师傅转向商人,欧洲中世纪末期,近代社会开端处,欧洲城市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不同于行会手工业,前者主人是商人,后者是师傅,二者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前者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后者是封建主义的,半人身依附关系,生产目的不是货币的增值,前者的组织者是商人,为了他最初投入的货币最终能实现增值,从G到w最后到G‘,生产工具没变,别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为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生产关系,绝非如此。西方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工业革命,一个是珍妮纺纱机,一个是瓦特蒸汽机,工业革命起来,英国老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假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形成,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也不会成为生产力,不会,会成为给宫廷贵族的玩具,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瓦特的发明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破除以前的误解。
中国人四大发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没影响,中国人发明火药用于放炮,发明指南针是用来看风水的,这也绝不是生产力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绝不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的,而是第三等级的感性意识之形成,这还不是理论,既不是宗教,也非哲学的意识形态,在笛卡尔的哲学和马丁路德的新教提出之前,在欧洲中世纪末期,第三等级形成一种感性意识:奔向个人自由劳动和动产的自由,只是感性意识,非意识形态,它形成后,资本主义才诞生于欧洲。
欧洲的等级结构:第一等级是僧侣教会,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是手工业劳动者和商人,这种等级分布很像中国古代社会的劳动者的士农工商,工是手工业,商就是商业,中国传统是重农抑商,商人放在最后,第三等级本来觉得活在封建社会里还蛮安稳,但是发生变革了,这个变革不是来自于马丁路德的启发,来自于它自己的生存状况,封建经济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都归为奴隶主所有,封建经济一定会让劳动者个人使用的劳动工具属于它自己,这叫使用的动产和积累起来的手艺,生产工具一部分是自己个人累积的手艺和劳动工具,从这当中发现我在封建行会关系下的劳动是不合理的,是对我的束缚,它从个人积累的手艺和有限的动产上看到了自由劳动的可能性,这时候封建生产关系对他来说不是天然合理的或天经地义的了,而是对他来说是一种束缚和桎梏,于是要从行会里出来,从地主的庄园中逃跑,这叫奔向个人自由劳动的感性意识
第三等级还有一部分叫商人,商人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 欧洲商人口袋里的钱在短时间内增多起来的原因是他们打开了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