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天原创诗词0101《江南贡院魁星楼之魁星诗有感 其一》

江南贡院魁星楼之魁星诗有感 其一
初成于2018年12月10日
三分写成,一怒而就!
天下文章看江南,江南才子聚贡院。
魁星楼前魁星屎,魁星卖完发冲冠。
自注:
1卖完:双关。一方面现在在国内所有的文化景点都有文创产品出售,且价钱不菲,魁星楼亦然,甚至有许多被“供奉”起来的小“魁星”,承载着供奉者的心愿。另一方面出于一个江南贡院发生的真实事件。先说一个当代电视剧对此“典故”的应用: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考官和王申为私利在科考中舞弊,致使蠢才高中状元、榜眼、探花,刘墉虽然满腹经纶却落了榜,刘墉为点破其中欺诈,为众多学子鸣不平,冒死将“贡院”匾额改为“卖完”,惹得皇帝大怒,将刘墉当场抓起来,刘墉金殿呈情,揭穿了科考黑幕,乾隆怒发冲冠,科考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被传上金殿,由乾隆皇帝亲自考试,三人这才原形毕露,之后皇帝宣诏调刘墉的试卷上殿,乾隆阅罢立刻钦点刘墉为金榜状元。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乾隆皇帝考那个新科状元出的一副对联的上联“一行征雁向南飞”,没想到状元对出的竟然是“两只烤鸭往北走”,当场弄得皇帝哭笑不得,状元的真实水平即刻在皇帝和群臣面前暴露无遗。
电视剧当中刘墉改“贡院”为“卖完”的故事实际上来源于清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案,康熙五十年,在南京江南贡院举行的乡试中,主考官收受贿赂,阅卷人通伙作弊,实际上是把举人的功名卖了出去。事情泄露后,江南举子群情激愤,把“贡院”二字改写成“卖完”,并且把财神爷的泥像抬到了孔子的庙里。康熙闻讯,立即派员到江南查案。几经周折,最后撤了两江总督的职,而参与科场舞弊的案犯一律斩首(新浪博客 邱海泉《两支烤鸭往北走》)。
历史上江南贡院的“贡院”匾额被改为“卖完”两个字,缘于康熙五十年(1711),顺天乡试舞弊案:
康熙五十年(1711),顺天乡试。试榜一公布,无名者大哗。因为录取的多是盐商弟子。主考官为左必蕃,副考官为赵晋。盛怒的举子把“贡院”改为“卖完”。贡院门前贴对联一副:“赵子龙浑身是胆,左丘明有眼无珠”,直刺两主考官和副考官。康熙帝令尚书张鹏翮、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共同审查。想不到噶礼与张伯行竟互劾。康熙令尚书张鹏翮与穆和伦先后审查噶礼与张伯行,均认定张伯行有罪。康熙帝相信张伯行清白,对张、穆结论怀疑。于是又令九卿、御史、给事中会审,才查出噶礼与左必蕃勾结,胡作非为。结果噶礼与左必蕃革职,赵晋等人处决(《大汶口文化(网)--正说清朝三百年--清代科举》)。
2魁星屎:本为江南贡院魁星楼前的“魁星诗”。但以“诗”而言,根本就是一坨屎!理由如下:
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至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百度百科)。
江南贡院之所以让我仰慕并亲临瞻仰,并不在于其考场规模之大,而在其产生的文士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真正算得上是以一省之力撑起了全国科举的半壁江山:“在江南贡院800多年历史中,共产生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百万名举人,明清时全国半数官员出自江南贡院。清朝江南贡院举行过112次乡试,在这里中举又在京城会试中中了状元者,江苏49人、安徽9人,共58人,占全国112个状元总数的51.78%。”明清两代的名人如“吴中四才子”之一的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以及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历史争议人物李鸿章,均由此脱颖而出。清朝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科举考试历时九天七夜 号舍里吃住失火也不开锁》)。
在具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贡院里,在被许多学子仰慕、朝拜的掌管文化的魁星面前,居然竖立着这么一首充满了拼凑、重复、不押韵且粗俗(好比一个流氓伸手要买路钱一样,“要想中状元,留下买笔财”——《秦淮河畔六朝余韵今犹在》)的“诗”,其杀伤力,对我这个粗通文墨之人来说,绝对比魁星的六块胸肌更甚!如此赤裸裸的“卖”法,卖不完才怪呢!呵呵。
我相信,魁星一定是“天上有知”的,因为从他“怒发冲冠”的表情来看,他老人家对于当下只注重经济利益、毫不在意文化传承的“卖完(贡院)”们,甚是恼火啊!不知道他的六块胸肌是不是被这么气出来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