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之境界——上天台有多刺激:俯瞰风景

2020-02-18 12:38 作者:倪辅清  | 我要投稿

      《空之境界》第一章:《俯瞰风景》

        空境有七个主章节,前四个是打乱的。至于蘑菇这么做的理由,大概有二:

        第一,是像一般动画一样,三集定律。按剧情时间线排序的话,前期内容不免有些平缓(第二章),不如先整出一个炫酷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利用自己擅长的设定和形象塑造,来抓住读者的心,并且奠定整部作品空灵的基调。不过,只有动画达成了这个目的,而蘑菇并不算写好了第一章,虽然后来还被认为是巧妙地筛选了读者hhh。


        第二,是为了展示整部作品最核心的两个设定,其中之一叫做境界。关于境界,第一章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蜻蜓,匆匆地飞行着;蝴蝶,缓缓地飘浮着。

        蜻蜓没有发现蝴蝶一直试图跟在自己身后,自顾自地飞着;蝴蝶眼见蜻蜓渐渐升高,拼尽全力想要追上它。

        最终,蝴蝶力衰,坠落下来,生命终结在半空中。

        临死前的一刻,蝴蝶想,要是不那么拼命地拍打翅膀,我或许还能优雅地飘浮很久吧。可是,理解了蜻蜓般,飞行为何物之后,就再也无法忍受飘浮的渺小。

        所以每一次,蝴蝶都振翅飞翔,放弃了蜉蝣于地,也一次次地坠落在半空。

        蜻蜓的境界就是飞行,蝴蝶的境界就是飘浮。

        蝴蝶尝试飞行,原本只能蜉蝣的她游走在自己的境界之外,于是遭受天罚。

        用一句废话总结,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没逻辑吧,倒像是命运论了。

        现代哲学来说,无法观测的事物是无意义的。这反倒成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准则。

        蝴蝶知晓自己的境界吗,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飞行与飘浮有着共同的起源,所以当她了解飞行时,骨子里那股冲动驱使她行动,无论结果如何。



        对人来说,我们知晓自己的境界吗,恐怕不得而知。我们拥有何种起源?这是两个设定中的另一个:死亡。果然弗洛伊德养活了一大票人。

        第一章的例子很有趣:跳楼自杀。我在这问各位:你们想死么?答案当然是不。你是以何种思维获知这个答案的呢?会有人说,死是很可怕的,那么不想死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当你登上高楼时,会做什么?我想,大概会摸到天台边缘,然后向下俯瞰吧,紧接着被这高度所震慑,立刻离开。意思就是:俯瞰的景象一旦成立,我们的脑子就会划过一个场景:那就是自己跳下高楼,结果可想而知。来自社会常识的,对死亡的恐惧会制止我们做出这个行为,但是一次次俯瞰,一次次颅内刺激是止不住的,我们会尝试去想象死亡,甚至去感受死亡,去制造死亡。

        可以说,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点点的,关于死亡的欲求。当我们的死欲占了上风,我们的思维便渴望死亡,可能对自己,可能对自己以外。反之,大多数时候死欲不敌求生欲,因而我们活着。出生纯粹的小孩子,对死亡表现出天生的兴趣,所以会尝试击打毁坏;久经磨炼的成年人,为社会常识所制约,会压抑着自己的死欲,长久积累,辅之以环境影响,也可能会爆发出来。再者,在我们不能用心理去感受的部分,即衰老,或许也是死欲的作用。


        关于这两个设定,其实并不玄乎,我们的社会生活大致如此。谈论国家层面,我们很自然地以某国人自居,那么国家,似乎就是我们的境界。我们透过这层境界,将不同国家区分开来,报以不同的眼光、态度,这种区别对待,大多数时候却被称为爱国。若真该如此,那湖北的都是楚国人,山东的都是齐国人,东北的还成了女真蛮子了;又或者,将来我们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那我们的境界即是地球,地球人又成了一家人了。境界似乎随情况而变化,不是我们能观测到的,更恐怖的,是我们不知道境界是近是远,若近,人类的各种行径的确早已承受天罚;若远,我们才发现我们连自己都认识不到。在这混乱之中,生欲与死欲的平衡无法维持,显然,死欲引发的混乱逐渐壮大。于人类社会而言,是暴乱,是戾气,是披着合理与自由外衣的意识形态。而这些亵渎境界的行为遭受惩罚,引起人类的反思时,却总是马后炮一般,收效甚微。

        于神而言,一切都是平等的。人在神眼中没什么特殊的,所以它没有为人指点方向,探明境界的义务,也不会对万物之死有所偏袒。身处上帝视角,所能做的,只有用起源运作世间万物,不苟言笑地欣赏时间之美;境界为人,难道只能被境界“束缚”住,为死欲所恐吓吗?不,绝不。《空之境界》给出了解答,第二章,便可初见端倪。


空之境界——上天台有多刺激:俯瞰风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