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

图书:《鼠疫》
字数:22.4万
采购时间是2021年8月26日,于2021年9月4日完成首次阅读。
决定购买这本书,是它与当下疫情形式具有一定关联性。
本书内容从头到尾分为五个部分,目录中没有标识各部分主题内容,同时它与其他通常小说在叙述方式上不太一样。
故事时间跨度为4月-次年2月,这也是鼠疫肆虐的持续时间。起点要从死老鼠开始,大量老鼠从阴暗角落跑到太阳底下死去或即将死去,主人公医生发现了第一例病例,并且该病人很快死亡,医生核对过症状之后得出结论是鼠疫;之后便是封城,医生和同僚们每天奔走于各个确诊病人家庭、医院以及其他常规病症患者家庭之间,此时几乎没有出现关于zf机关正面措施的描述,于是另外一个主人公建立防疫组织并勇于承担防疫工作的责任,还完成的相当不错,后续也吸引了其他主人公的参与;接着是漫长的封城时间,看不到尽头,导致各层人民的麻木,连主人公们也意识到自己的冷静与默然,好消息是研发出血清(疫苗),坏消息是它似乎没有起到作用;故事的结尾部分呼应开头,活着的老鼠开始出现在家中,鼠疫正在自然衰退,而主人公清楚的知道这不是人们战胜了疫情,而是鼠疫放过了他们,尤其是故事结尾意味深长。
其中最喜欢的是角色是让·塔鲁,他是这座城市的访客,但却自行组织志愿者实施防疫工作,主动承担责任。在故事的阐述中他更像是一个观察生活人类的旁观者,他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截取其中一小段:
从我放弃杀人开始,就宣判自己永久的流亡。别的人将创造历史,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不能指责这些人。
这段话语让我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吃人”,我反复读了三四遍这段话,塔鲁是一个把生活看得比较通透的人,他也是故事中是最能体现不绝望、不颓丧,最具反抗精神的人,同时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目标的人,他想成为圣人。
其他的主人公也角色鲜明,有在灾难中发横财并且不希望疫情结束的商人;有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公职人员;有在现实与信仰碰撞中坚守信仰的牧师;以及费尽心思想要逃离这座城市但最后那一刻选择留下来抗疫的记者;反而是作为叙述人的医生并没有凸显出个性,这可能也是因为医生自己叙述的回避方式。灾难中,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主动放弃抗争,一直战斗到鼠疫结束或者生命结束。
阅读书籍时提前准备了一包纸巾,最后读完发现除了塔鲁因同时感染2种鼠疫而病逝的那个部分眼睛湿润了,其他内容都是有点懵逼或者疑惑。思考了一番,也许是因为刚经历过2020年新冠疫情,在种花家交出接近满分的抗疫防疫答卷后,类比书中的各种情节,都很难被震撼;也可能是因为视角不同,主人公处于疫情旋涡中心,却努力以客观角度陈述事件,而我是以疫情旋涡外的看客角度去看待这个悲惨的故事;又或者是,即便到了新冠后疫情时代,境外部分国家的防疫还远未触及到小说中的反抗精神,令人失望的情绪影响我对小说的感受。在此我必须承认用当代防疫角度去比较上个世纪的防控管理,这是错误的行为,我应当抛开这种基于时代背景、工业条件、社会环境的偏见,换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
于是我根据书中提到的塔鲁日记内容“中国人用敲锣打鼓的方式驱赶瘟神的例子”,查阅了种花家与鼠疫之间的一点点材料,它记录发生在1910年-1911年中国东北大鼠疫概况,在清末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流行范围有中国北方5个省,历时长达6个月,在多方势力的帮助下,种花家严格防控住疫情,然而背后的数据也是相当惨烈的,但先辈们留下的防疫措施与经验被很好的保留下来,这些宝贵的财富并在2008年非典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种花家没有停下脚步,疫情期间不断反思与总结问题,最新的报告是中央关于加强战略与应急物资安全管理的意见,这对于应对疫情、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起到积极作用,为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很高兴祖国在不断前行中摸索与进步,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更好的应对无法预料的未来。
“鼠疫”曾被代指为当年的法西斯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人喻为人类过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的象征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