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

考点六、先秦文学的肇始、流变和神话的发生
①先秦文学形态和流变:
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流变: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1.夏商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作品主要是出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2.商周之际: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3.在西周,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4.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解体,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
②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虚幻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③古代典籍中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④《山海经》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 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作品,4卷为西汉初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⑤中国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 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⑥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⑦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一、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已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第二、神话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然而,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如龙。
第三、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原始神话就是由这些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抒情更加主观化、个性化,而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根植于集体意识之中,并带有更多神秘意味。
⑧“神话历史化”的途径;
第一、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行为。古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
第二、神话历史化另一个方法就是改造。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历史向前延伸,各氏族的谱系更加严密。如孔子对“黄帝四面”神话的改造。
第三、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神话转变为仙话是有限的,它一般集中在特定的几个人物上,且有类似于修炼、服药、升天不死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