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美!深圳师生妙笔生花,给乡村“上色”


烈日当空,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东埔村文化广场却十分热闹,青年在篮球场地奔跑,孩童在红蓝方块里跳格子。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的空地,经过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简称“深职大”)师生的精心设计与涂绘,已经成为一块面积约1530平方米的参与式艺术装置,兼具美观性和便民性,是近段时间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场所。

经过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师生精心设计与涂绘,面积153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焕然一新。
暑假期间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师生走进东埔村
通过艺术涂绘、创意墙绘等多种方式
推进隆街镇特色文化小镇建设
扮靓村容村景
让乡村充满了“艺术范”!
今天,我们便一起走进创作现场
深入了解“深圳画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大地做画板,乡村披彩衣
在深职大实践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东埔村100平方米的围墙墙面和153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披上了美丽的五彩外衣。深职大团委专职团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队老师黄露露介绍到,本次实践活动的彩绘共分为2个模块,分别是运堂村民议事广场的墙绘和文化广场的涂绘。

墙绘组的同学主要是对运堂村民议事广场围墙进行墙绘创作。从主题设计、打形、描边、填色,学子们在素白的墙面上,用一笔一画勾勒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图画,手臂悬空的酸痛、烈日炙烤的眩晕,都消散在创作的激情中。

深职大学子用刷子为墙面彩绘上色

深职大学子在白墙面上绘出玉米丰收的美好图画
随着定形图案描边,看着逐渐清晰的轮廓出现在众人面前,同学们成就感满满。最后,将色彩填充在已描好的轮廓内,奇妙且生动的画面在墙上渐次铺开。
“从确定墙绘主题到最终上墙,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大家的努力,我很庆幸在这个夏天参与这个活动。”艺术设计学院学子林敏怡这样说道。

另一边,涂绘组同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东埔村文化广场进行改造。
文化广场地面不整,而广场涂绘需要在干燥、干净且平整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涂绘开始前,涂绘组的同学在广场上进行了尺寸丈量、数据统计等准备工作。涂绘的过程中,每一名学子也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认真细心做好测量画线。

深职大学子和小朋友一起在文化广场上认真涂绘
同学们在涂绘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插曲”,但都被他们灵活解决。比如,宽广的文化广场比许多人预想的更大,不少学子从家里带来的测量和绘图工具尺寸都不相符。遇到问题,就有对策。以画圆为例,工具不够大,学子们就找来村子里的手推车,以车的长度为圆形半径,分组配合画出圆满同心圆。
“这么大的操场,每一条线、每一个圆都需要徒手绘制,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暴雨、烈日也都是考验。不过,最后我们成功了。大家都很开心,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涂绘组的组长董圣琪说道。

灵感来自围龙式围屋
让东埔村男女老少都爱的文化广场,其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深职大艺术设计学院隆街实践项目团队成员胡亦君介绍到,她将东埔村文化广场设计起名为《天圆地方》。“在进行广场设计之前,我们先为东埔村设计了一个标识LOGO,其灵感来自于这里极具特色的围龙式围屋。这种围屋布局严谨、主次对称,外形堂皇美观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胡亦君表示,广场在设计时延续了围屋带来的灵感和创作风格。

广场设计的背后,还藏着深职大学子心里对东埔村最真挚的祝福。“我们总是追求圆满、团圆,所以学子在进行设计时,画了许多层层包裹、相互聚拢的圆形,简约的几何色块相辅相成,既具有观赏性,又很有实用价值,最终创作出人人可参与的便民艺术装置。”深职大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谢卉说。

披上绚丽“彩衣”的墙面仿佛是一块巨幅画板
隆街实践活动中东埔村文化活动策划与设计项目由深职大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团队指导,这一团队包括学院教授谢卉、副教授毕淼和陈琳琳。项目的所有设计和活动策划出发点都围绕着东埔村和客家文化的特色展开。
“这群大学生真是太有心了!这几天,看着村里议事广场围墙和文化广场一天一个变化。太好了!太好了!”东埔村村民拉着学生的手动情地说道。
-END-
第一教育内容团队 转载
内容来源 深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