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飘露冷时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了。日子自然是轻盈而短暂的。想珍惜这时间,可是无计可施。想做的事太多,不能兼顾,无法集中精力看完一场电影,怕一放松便流于荒废。人变得清醒而敏感。虽然常常做梦,早晨起来却什么都忘了。要努力回想,才会记起一些蛛丝马迹,还需要一些契机,比如水流过番茄的表皮,上面微细的白点是一种令人心安的成熟的标志,此时头脑正好一片空白……否则这些梦便是无意义且不存在的。
在手机备忘录里写着:“ 记昨夜一梦:梦见自己搂着一个男人的脖颈,在他耳边说:下次你来的时候,给我带一株兰草?他穿着白衬衫,身上的味道很干净。脖子侧面的轮廓,让人生出暗暗的情愫。梦里我似乎对他很依恋,他很温暖……”
天气慢慢变冷,把床单,被罩,枕套都洗了。贪恋早晨的被窝,喜欢上面干燥的阳光的味道。白昼变短,晚上六点之后,便会想起马路对面小街上的白糖酥饼和豆沙酥饼。热腾腾的,让人上头。暮色里女人还在路边卖核桃和冬枣。食欲,在冷天里似乎会暗暗滋长。有些空虚不得不用食物打发,比如嗑瓜子。这一行为似乎在秋冬更盛行。不知为何。
桔子早就上市了,柚子随之而来,还有炒栗子,那种焦香的气味会充彻整个深秋……
小时候总要探个究竟,常问别人最喜欢什么季节,非要明确一个春、夏、秋、冬。然后自己在心里也默默准备一个答案,等着别人来问。长大后没有了明显的爱憎,只知道每个季节都有可爱之处,也有可厌之处。现在,更喜欢两个季节短暂交替的间隙,那模糊的界限带给人一种新生。比如暮春初夏,夏末早秋……这种时候,仿佛可以超脱于时间之外,感受到某种短暂的自由。
然而,这一切很快便风流云散。
他在书中写道:“ 为什么这草叶的尖端一定得是锐角? 假如是钝角,是不是就失去了草的身份,整个自然界是不是会从这一角崩塌?” 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疯。真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他的文字就是会刺激你的头脑。
叶先生讲解晏殊和欧阳修的词讲得也好。她讲晏殊时说到李后主,提及纯情诗人和理性诗人的差别,谈到“诗穷而后工”,很多观点妙思若能暗合自己曾经所想便觉得解颐。还想看她讲解温庭筠、韦庄,以及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里那些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痴迷那些破碎的,脆弱的;又艳羡那些超然世外的,飘逸旷达的。一寸相思乃至心字香烧;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乃至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是,先生在讲李商隐时总感觉隔了一层,很少提及他的浪漫、唯美,似乎为了不入窠臼,避开了他那些为人熟知的诗。隔靴搔痒。让人觉得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