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雪》

2023-04-11 16:27 作者:易公久久  | 我要投稿

来源于易公教育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2、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与作用 4、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的重点为: 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战斗精神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语言的品读,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主要采用朗读法,探究引申法与讨论法教学。学生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品味的方法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有关雪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获得对雪的直观感受,老师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学习:同学们,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激起了多少文人的诗意,你看岑参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则写下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诗篇,而1924年1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却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去感受他激昂的文字 和深邃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散文诗的最好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指正。老师再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听完之后,学生讨论: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推举代表回答。老师点评并明确。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对课文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讨论以下两 个问题: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大家更喜欢哪幅呢? 小组讨论探究,推选出代表发言,以“我更喜欢的是——的雪,它具有——、——、——的特点,是一种——美的句式说话。老师明确:南国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北国的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这两种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也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通过此环节,学生领会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对文章的语言有了深入的感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为了更进一步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美读课文,领略文章的意韵。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恬静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 讨论: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笔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同学们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呢,请拿起你的笔,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