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标语本无意成诗,奈何全因这秋思

2023-03-25 13:56 作者:夜鸦韫茜  | 我要投稿

目录:

一,正文

二,注译

三,背景及自鉴

才能不被重视,悲愤交加,作此篇

(中学水平打油诗)

思秋

蝶火归尘青鸟俟

白垩盍覆红土失

层林染秋江碧透

后庭遗谁霓裳湿

  书接上回:一则不被采纳的标语,包含了多少无奈,本诗前两句是之前的标语,提倡爱护花草自然,通俗易懂。同上篇,两层含义

主观解(不完整),仅供参考

注释:

  蝶火:代指生命之火,又可指红色的蝴蝶

  蝶火归尘:生命燃尽,余灰回归尘土 反哺大地,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

  青鸟:一种鸟,今又代指梦想

  白垩:白色而无生机的土壤,此句中又化用指代“白色污染”

  盍:通假字,通“何”

  层林染秋江碧透:整句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但意义不同。染秋,染上了秋色,即*******

  遗:给予、馈赠、交送

  霓裳:霓裳花,又可译为 衣服。霓裳湿,在此化用秋瑾《满江红》“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全文大意:

  纵使生物燃尽后凋零,也能复归尘土,反哺大地,承接着自然的循环 ,青色的鸟儿也还在枝头满怀期待地等候。却怎知垃圾乱舞,阻隔了道的滋养,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土表褪为白色,富有生机的红壤也随之消失。

  往日层层叠叠的山林还能染作秋日的红色,江水也还澄澈透明。可你乱扔垃圾,自然污染,也就只能在后院的温室里 养些好看的花朵,那生态破坏,连人类都难以生存后,又要交予谁 来管理这后院中 挂满露水的红色霓裳花。

同前篇,若诸位看出另一层含义,那不是诸位过度解读,我是故意的,dddd

正文大致至此,之后又是一大堆牢骚

  如上篇所言,虽说个人学识粗浅,但若(用我粗浅的学识)在一群又俗又low的标语中 脱颖而出还不在话下。却最终只剩一声‘呜呼’,不被接受的表面 也不过一句敷衍,是连为数不多的才能 都无用无可用之地的无奈,是“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的悲哀。太多太多的emo,不由得又回想起了秋,秋到心头自然愁吗?

  便取题名为《思秋》,与诗中提到的‘秋’也用在了第二层。其实这下太浅显了,  我都快不敢说了

  其实在前几天刚讲了林庚的《说"木叶"》,正好与‘秋’有关,其细致的分析 又一次让我明白写诗很难,自己很渺小。但怕弄巧成拙,有感觉其中的‘木’ 与我这首诗的意境不太相合,我又是任性一点,希望过往的层林还具有昔日的生命力,不愿人们为建起金碧辉煌的大厦 而肆意砍伐林木,使群山面目全非,而又不想它如‘落木’般凄凉;希望它只是染上了愁思,而没有改变层层叠叠 生命旺盛之原貌······

  自夸一下?   按现在的水平写出这种诗,个人感觉还是可以的,至少此阶段是不low的

各位看,本诗在结构上还是搂住了‘诗’的底线,韵脚也有些,大概还平仄。主观感觉本诗的妙处其一 就是始终如一却又多变的色彩。每一句都写到了红色,但却又都看不见红色——‘蝶火’埋入了大地,红土褪化成白垩,无尽的愁思代替了本来的秋色,鲜艳的霓裳也不过徒有其表,只会迷人眼神,却没有了昔日的精神(未被温室圈养前,与外界艰苦斗争的精神)

妙处其二:“秋”两种意象的交织。‘秋色’与‘秋思’即红色与愁思,诗题《思秋》想念的是秋色,诗中第三句‘染秋’染上的是愁思

······

呜呼,就先到此为止吧,化整为零也要多习惯吧,呜呜呜

可叹!

   可叹!



标语本无意成诗,奈何全因这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