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周刊奉上(数字控制,电源纹波,开关电源)
改善电源数字控制相位裕量的方法
作者:电源漫谈
前述文章,PowerSmart™ DCLD设计电压模式BUCK数字补偿器 ,我们详细测试了BUCK电路在电压模式下的BODE图,本文通过进一步优化其环路特性以达到更优的闭环特性,考虑到篇幅所限,此处仅作部分波形结果记录。
一.原始状态的环路BODE图及相关时间参数


在目前状态下,我们选择FOSC/2为ADC时钟源,FOSC设置为最大主频100MIPS,FOSC对应200M,测试DEMO上使用的是共享内核的ADC CORE采样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可知ADC的共享内核设置为了50M,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ADC时钟设置。

TRIGA用来触发AN12输入电压信号,TRIGB用来触发AN13输出电压反馈值,此时触发信号都是0时刻。

从上图看,我们将PWM1H上升沿死区设置的偏大一些。

此处由于采用共享内核去做ADC采样转换,且会先采样转换AN12输入电压信号,因此看起来进入AN13 的ADC中断采样转换延时偏大,达到960nS,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专用内核去做输出电压的采样,且实施早中断等措施减小采样转换延时……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77.html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性分析之电压型补偿网络
作者:大话硬件
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分析了控制级和功率级的传递函数,这一节咱们来分析反馈级的传递函数。
在分析反馈网络的传递函数之前,我想,应该有几个问题需要做一下介绍。
1. 功率级和控制级传递函数说明了什么?
根据前面的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可知,带有两个阻抗L,C元件的传递函数,在转折频率以后,在增益上斜率为-2,表现为-40dB/dec的特性,在足够宽的频率范围内相位偏移达到-180°。
这样的性质说明两个特点:
(1)传递函数会以较快的频率(-2斜率)穿过0dB;
(2)相位会到达-180
下面仿真的不同负载电阻条件下,LCR 电路的波特图,从结果可以看出,只要是LC的值确定,转折频率确定,谐振峰的大小和负载电阻有关系。在转折频率处相位会有突变,增益会以-40dB/dec的特性降低。

2.零点和极点的作用
左边平面零点会使增益以+20dB的斜率上升,相位增加90度。

左边平面的极点会使增益以-20dB斜率下降,相位减少90°

3. 什么样的开关电源是稳定可靠的?
讲了这么久,我们一直在说开关电源要稳定,到底什么样的电源才算是稳定的呢?
在此之前其实也给大家分析过,判断一个电源稳定与否,除了测试,我们就只能使用数学的工具来判断是否稳定。
因此,在评定开关电源稳定性时,会用下面这两个条件来评定开关电源是否稳定。

增益裕度:GM一般需6dB的增益裕量;
相位裕度:PM一般需要45°的相位裕量;
斜率要求:为防止-40dB/dec增益斜率,相位变化太快,增益曲线穿过0dB的时候,最好是以-20dB/dec;
从上面3个条件可以看出,增益有要求,斜率有要求,相位也有要求。
上面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像大家看到的找对象要求:身高>180,体重<150,一般这两条很难满意,往往会再加上几条。
开关电源也是这样,其实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已经可以保证电源稳定,但是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太多,增加的条件越多,开关电源就越稳定。
4. 开关电源环路补偿其实不算难
分析到这里,其实环路补偿这件事,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很难。
简单的原因:
首先,我知道判断一个电源是否稳定的要求是什么,上面列出了3条;
其次,我求出了控制级和功率级的传递函数,剩下就是用补偿环路补偿一下;
最后,使整个环路保持稳定,满足要求……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71.html
说说电源纹波
作者:广元兄
电源纹波产生原因
我们常见的开关电源,是输入的交流电压经过整流、稳压、滤波等处理后得到的,虽然经过了处理,但直流电平上还是会有周期性和随机性的杂波信号,这些我们不需要的部分就是纹波。
开关电源的纹波是随机信号,随着时间变化在直流输出电平上来回波动的交流量,周期和幅值不是固定的。
这里需要和电源噪声相区别,电源噪声一般是指全带宽下输出电压上叠加的交流量。电源纹波是低频噪声,测量需要将带宽限制在20MHz,而电源噪声测量需要将带宽限制取消,全带宽测量。
为什么电源纹波是低频?这是因为整个电源分配网络上分布着不同容值的电容,产生着寄生效应,形成了类似于低通滤波器,所以电源的高频分量不高。
电源纹波的危害
实际的产品运行中,纹波是需要我们注意管控的部分,那纹波有哪些危害:
①降低电源的使用效率
②干扰电路的逻辑关系
③加大设备的错误运行几率
电源纹波的测量
既然纹波存在危害,那我们需要做什么测试,来保证纹波的影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测量要求
纹波测量有环境要求,除了我们常说的温湿度,即室温(20℃左右)和湿度(<80%),还有测试产品放置时间(≥24H),震动和电磁干扰小等要求。不同的环境会测出不同结果,当然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标准。比如,产品是否需要做负载测试。消费类产品,不做负载测试,这是有区别的。
测量标准
电源纹波的测量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电源的测量,另一类是产品的调试测量。纹波电压可以用绝对量表示,也可用相对量来表示。常用的就是纹波系数,纹波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的比例,就是纹波电压的有效值与直流输出电压的百分比,来评估直流电源的滤波性能。一般测试纹波的标准是≤5%。
测量点的选择
测量点选择可以从下面的方向考虑:
①选取靠近负载且离电源源端较远的去耦电容
②尽量选取封装小的电容(0201)
③不同容值要保证有测试点
测量注意点
①带宽选择
在测量时,要先打开示波器的带宽限制功能,把带宽限制在20MHz,避免高频噪声影响纹波测量。用探头的屏蔽地和输出地连接,减少因地线过长产生的环路干扰。
在探头的正负极之间,并联一个0.1uF的电容,这也是限制带宽的一种方法,用于滤除高频信号。
②探头接地处理
保证探头接地尽量短。探头都有一个接地夹,它与探头正极形成的环路,环路面积越大,其他信号分量就越多,噪声辐射到信号的回路中的可能性越大,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
还有一种说法,如果板子上的高频信号穿过,会在示波器上形成比噪声信号还要大的电压,因此测量纹波这种小信号时,一定要保证这个环路越小越好。
探头测试纹波的时候,地线的处理都尤为关键,否则会通过地线引入不必要的噪声。最好的缩短接地路径的方法是用接地环。
③探头的档位选择
探头有X10和X1档位,电源纹波测试选择X1。这是因为如果使用10X探头,信号在探头先衰减10倍,进入示波器后再放大10倍。对于小信号而言,衰减10倍后,这部分信号很有可能就隐藏在底噪里面了……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64.html
Rdson对应MOS管的哪个工作区?
作者:硬件微讲堂
关于MOS管的文章,例如MOS管的参数解析等,网上很多,这里就不写了,我们还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求证过程中,查漏补缺。
1、一道问题
关于MOS管的Rdson的解释,网上搜出来的内容都差不多,比如:①在特定Vgs 、结温及Id条件下, MOS管导通时d-s间最大阻抗;②MOS管导通时,漏极D和源极S之间的电阻值。上面的说法都对,但是我感觉这种描述还不够具体。
我问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MOS管分可变电阻区、恒流区(饱和区)、截止区。Rdson电阻是对应MOS管的哪个工作区?A:可变电阻区;B:恒流区;C:截止区这道选择题,你会选哪个?
关注这个号的人,大都已经不是学生了,做题不能再全靠蒙,要负责任,最好能说出你的理由。C应该最先排除,我想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关键点就在于是选A还是选B。
2、只有Vgs时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MOS管内部的工作机理。下图是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内部构造,具体我就不展开介绍了。

当d-s短路(暂时不加入电压),只在g-s两端加入电压Vgs。当Vgs增大到一定值(Vth),此时栅极附近的P型衬底中的空穴被向下排斥,衬底中的少子(电子)被向上吸引,进而形成反型层,产生N型导电沟道。

在这个过程中,Vgs加大,导电沟道宽度增加;Vgs减小,沟道宽度就减小。由此可见,g-s间的电压Vgs对导电沟通到宽度有控制作用。而这个导电沟道就表现为一个电阻特性:Vgs变化,电阻变化;Vgs不变,电阻不变。如果此时在d-s稍微加一点电压Vds,则会有Id出现。
3、Vgs和Vds同时存在时
在Vgs>Vth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下图所示,在d-s间增加一个小的Vds电压。

Vds的存在,使得Vgd存在电压。Vgd=Vgs+Vsd=Vgs-Vds>=Vth,即Vds<=Vgs-Vth时,导电沟道会一直存在,但由于Vgs和Vgd不相等,准确地说是Vgs>Vgd,沟道两端会形成电位梯度进而导致沟道宽度不均匀,靠近源极的一侧宽度大,靠近漏极一侧宽度小,呈梯形结构。

如果Vds继续增大,使得Vgd=Vgs-Vds进一步减小,当Vgd=Vth,即Vds=Vgs-Vth,如下图所示,即进入预夹断状态。在此之前,MOS管是处于可变电阻区。
在可变电阻区内,Vds增大,Id也增大,它们是呈比例增加,这个比例关系就是电阻Rds。而这个Rds只受Vgs控制。
如果Vds继续增大,使得Vgd=Vgs-Vds进一步减小,当Vgd<Vth,即Vds=Vgs-Vth,如下图所示,即进入恒流状态,饱和区。注意此时沟道并没有被真的夹断,只是夹断缝隙变长,依然有电流Id存在。Vds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克服沟道的电阻,Id几乎不变,Id几乎仅仅取决于Vgs。

4、从沟道状态解析
解释完Vgs和Vds分别对MOS管的作用,以及从可变电阻区到恒流区的过程,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Rdson电阻对应是MOS管的哪个区?
(1)处于可变电阻区时,导电沟通是畅通的,此时的Id和Vds是呈线性比例关系。在同一个Vgs条件下,比例关系固定;(2)处于恒流区时,导电沟道是部分夹断状态,此时的Id不随Vds增加而变化,几乎仅取决于Vgs……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62.html
为什么串(并)联负反馈适用于恒压(恒流)源输入?
作者:小小的电子之路
在模电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串联负反馈适用于输入信号为恒压源或近似恒压源的情况,而并联负反馈适用于输入为恒流源或近似恒流源的情况?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这四种组态的区分方法是:
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则为电压负反馈;
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流,则为电流负反馈;
若输入量为电压,则为串联负反馈;
若输入量为电流,则为并联负反馈。
下面以电压负反馈为例来分析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1、电压串联负反馈

上图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基本组成框图(仅考虑输入端),其中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量,即系统的净输入量

可以看出,净输入量受反馈量的控制,这也正是负反馈电路的作用。
若将输入信号替换为恒流源,则此时净输入量

其中Ri为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可见,此时系统的净输入量不再受反馈量的控制,负反馈放大电路也就失去了反馈的作用。
2、电压并联负反馈

上图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的基本组成框图(仅考虑输入端),系统的净输入量

此时净输入量受反馈量控制。
若将输入信号替换为恒压源,则此时净输入量

此时净输入量同样不受反馈量的控制。
3、仿真测试
以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在其输入信号分别为恒压源和恒流源时,仿真运放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差,即净输入量。仿真结果如下面两张图所示,可以看出,输入信号为恒压源时,净输入量的峰峰值在50uV左右;输入信号为恒流源时,净输入量的峰峰值在20V左右……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60.html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电子星球 APP(https://www.ee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