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课后练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得到的体系。
2. 分散系的组成
(1)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2)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3.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4. 常见的胶体:(1)气溶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溶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溶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烟、云、雾
(2)蛋白质溶液(鸡蛋清、牛奶、豆浆、血液)、淀粉溶液
(3)有色玻璃、土壤胶体
5.分散系的分离
(1)用_______的方法,分离胶体与浊液。
(2)用_______的方法,分离胶体与溶液。
【答案】过滤 渗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往______中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呈现________,停止加热。
3.注意事项:
(1)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________(如Cl-),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2)不能搅拌或长时间持续________,因为会使胶粒运动加快,从而克服胶粒间的排斥力发生聚沉;
(3)为了制得浓度较大的Fe(OH)3胶体,使现象更明显,需要用FeCl3的饱和溶液。
【答案】1.FeCl3+ 3H2O △=====Fe(OH)3(胶体)+ 3HCl(加热符号错位了,大家注意)
2. 沸水 饱和FeCl3红褐色
3.(1)离子;(2)加热
资料卡片——胶体的性质
(1)电泳
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具有的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微粒(胶粒)。这些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如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胶体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聚沉。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酸、碱、盐的溶液;②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如果往Fe(OH)3胶体中加稀H2SO4,会有什么现象?
【答案】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沉淀再溶解,液体变为黄色
五、丁达尔效应
(1)概念: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区别溶液与胶体。
【答案】一条光亮的“通路”
经典例题
题型二:胶体的本质
【例5】(2021·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高一月考)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溥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离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A.发生丁达尔效应
B.光是一种胶体
C.雾是一种胶体
D.空气中的小水滴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答案】D
【详解】
A.雾作为一种胶体,确实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雾是一种胶体,光不是,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薄雾是一种胶体,但不同的胶体的胶粒所带的电荷不一定相同,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是形成了胶体,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变5】(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二十三中高一期中)人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B
【详解】
7 nm介于1~100 nm之间,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恰好在此范围内,故答案选B。
题型三:胶体的判断
【例6】(2021·浙江嘉兴市·高一期末)下列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硫酸钾溶液 B.氢氧化铁胶体 C.雾 D.水
【答案】A
【详解】
A.硫酸钾溶液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但是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属于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题型四:Fe(OH) 3胶体的制备
【例7】(2020·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期中)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得到的液体是____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接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②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
【答案】红褐FeCl3+3H2O==Fe(OH) 3 (胶体) + 3HCl(注意加热符号)
变深 电泳 产生红褐色沉淀 沉淀溶解成棕黄色溶液
【详解】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注意加热符号)
(2)①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胶粒会在阴极聚集,使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②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开始滴入稀硫酸时会使胶体发生聚沉,继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铁胶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棕黄色溶液,所以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再沉淀溶解成棕黄色溶液。
(2020·武冈市第二中学高一月考)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能够透过了半透膜而明胶不能透过____。
【答案】+2 盐 c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详解】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进行计算,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x+(+3-2×2)×2=0,得x=+2,即该铁元素为+2价;该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由盐的定义知,属于盐。故答案为:+2;盐;
(2)a.溶液很稳定,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故答案为:c;
(3)检验Na2SO4可用Ba2+,故操作为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