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滴公司:如何解释慈善误解 更难解决盈利难题

2021-11-18 11:58 作者:鳌头财经  | 我要投稿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君平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伴随着水滴集团(WDH)的争议从未停止,尤其是在最近一个月。

11月9日,水滴筹针对近期不实传闻进行了回应,表示传闻严重违背事实,诋毁并侵害了水滴筹品牌,并已向公安报案。此前,多家视频类自媒体曾在网上发布" 筹款资金进入公司资金池 "" 收取 18% 的手续费 " 等言论。

就在同一日,银保监会网站披露的罚单显示,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被银保监会合计罚款100万元。时任水滴经纪总经理杨光、时任水滴经纪精算部负责人张强,均被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

几天后的11月15日,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为从业人员进行执业登记,被湖北省银保监局警告并罚款1万元。

虚假的传闻和真实的处罚,直指水滴公司旗下两大业务,水滴筹与水滴保险。在水滴公司的商业逻辑中,两项业务分别承担着引流和创造营收的作用。但在外界的眼中,水滴公司的两项业务似乎是公益外衣掩盖之下的“生意”。

成立5年屡陷信任危机

自2016年推出之后,外界对于水滴筹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确实有千万家庭通过水滴筹筹措到了“救命钱”,其让众多无力支付高昂医疗费用的患者得到帮助。另一方面,由于在宣传、管理、审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水滴筹借公益之名做生意”的论调,这一次也不例外。

近期,不少视频类自媒体集中在网络上发布“水滴筹收取18%的手续费,利用爱心做生意以及水滴公司筹款资金进入公司资金池”等言论。对此,水滴公司迅速发文辟谣,并报案。

18%的服务费真不真实?鳌头财经梳理财报发现,今年二季度水滴公司营收为9.29亿元,净亏损6.56亿元,其中水滴筹业务对于营收的贡献为零。水滴筹在大病筹措的过程中,确实“抽取”了一部分善款,但此部分钱并未流入水滴公司的腰包,水滴公司表示,“自2016年至今,水滴筹一直坚持0成本为救助患者服务。但在发起水滴筹的过程中,部分筹款项目使用的是第三方平台,这就产生了渠道费,也就产生了总金额0.6%的所谓抽成。”

实际上,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水滴公司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去动这一部分钱,但为何仍有不少网友相信谣言?

2019年,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发起捐款,筹款金额100万,后来经媒体查证,吴鹤臣家在北京拥有两套房产,其妻子名下有京牌汽车一辆。水滴筹审核机制的缺失也就此暴露。

2020年4月,一段水滴筹员工殴打轻松筹员工的视频被传上网络,视频中一男子在医院被人踢倒在地,旁边则有人大喊“水滴筹打人了”。事后,水滴筹回应称网传视频不全面,此事系因轻松筹员工言语威胁和污蔑导致双方产生肢体冲突和斗殴。为了流量地推团队在医院抢患者,甚至大打出手,为水滴筹和轻松筹两家大病筹措平台带来了污名。

实际上,水滴公司极力想摆脱公众“强加”在水滴筹身上的公益外衣,水滴公司曾多次澄清,水滴筹并非公益组织,而是水滴公司旗下的非营利部门。通俗翻译下,在水滴公司看来水滴筹只是旗下负责引流的业务,并不是不求回报的公共利益事业,因此在监督程度上不能要求水滴筹与公益组织相同。

可问题在于,水滴筹款项的来源是陌生人们的无偿赠予,将公众的爱心当做自身引流的工具,还屡屡发生问题,水滴筹在公众心中的信任漏洞如何修复?

卖保险难扭亏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遭遇信任危机后,水滴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保险业务又遭到罚单。

银保监会公布的行政处决定内容书显示,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被认定“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最终,水滴经纪有限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罚款合计120万元。据了解,这是水滴公司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罚单。

鳌头财经了解到,此次处罚缘由发生于2019年的行业检查中,该次检查中发现水滴保险销售的相关保司产品与备案情况存在出入。水滴公司则表示2019年底已完成了相应的整改工作,但最终处罚结果近期才得到通知。

保险经纪业务是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水滴互助关停后,保险甚至成为水滴公司的唯一收入来源。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水滴保险相关收入录得8.99亿元,在9.39亿元总营收中占比达到95.9%。

对于水滴公司而言保险并不是门好生意,至少在财务表现上其并未帮助水滴公司走出亏损泥潭。水滴公司的保险经纪收入逐年攀升,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保险经纪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3.08亿元和26.9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1.3%、86.6%和89.1%。

与此同时,水滴公司的亏损幅度也在逐渐扩大,相同报告期内的净亏损分别为2.092亿元、3.215亿元和6.63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2亿元。

亏损还在继续,历史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水滴公司亏损3.7亿元;二季度净亏损6.558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高达10.4亿元,已经接近过去三年整体亏损幅度。

亏损愈演愈烈源于保险业务营销成本的上升,2018至2020三年间,水滴公司的销售与市场费用分别为1.85亿元、10.56亿元、21.3亿元;今年二季度水滴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270.3%至12.45亿元。水滴公司对此表示:“该增加主要是由于有利的市场窗口加快业务扩张和品牌推广,第三方流量渠道的营销费用增加7.35亿元,以及外包给第三方的销售和营销服务费增加1.53亿元所致。”

销售和营销费用的高投入似乎与水滴公司的商业逻辑产生了矛盾,在水滴公司的商业闭环中,水滴筹承担着引流功能,通过水滴筹吸引而来的用户进行保险经纪业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水滴保险业务来自自有流量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水滴保险流量来自自有流量的占比分别为46.5%、23%和13%。

商业模式无法自证,外界对水滴公司的价值评估也发生了改变,水滴公司美股上市首日便破发,报收于9.70美元/股。现如今其股价已跌至不到2美元/股,上市仅半年市值便缩水八成。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曾表示,盈利不是水滴目前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水滴当前更加关注业务发展的速度和健康度。问题来了,增收不增利甚至增收也增亏的发展速度是否健康呢?


水滴公司:如何解释慈善误解 更难解决盈利难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