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常识午餐】
1.(单选)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①规律通过人的意识发挥作用
②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这句话强调的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放弃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阔而放弃广大。故②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的说法是正确的;④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故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①说规律通过人的意识发挥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③社会规律虽然有人、有意识的参与,但是人类的物质生产依然要受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受既定的、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的制约。故说法错误。
2.(单选)下列关于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对县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B.县政协是县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D.县民政局是县人民政府的直属机构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宪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
第二步,《宪法》第110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政协并不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C项:《立法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因此,县人民政府不能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D项: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直属机构和特设机构主要有:工商,质量监督,环保,药监局等。民政局,劳保局,卫生局,审计局等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3.(单选)关于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B.酸菜和腐乳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乳酸菌的发酵
C.细菌有完整的能量代谢系统,可以独立地生长繁殖
D.木耳是真菌的一种,常生长在阴湿、腐朽的树干上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酸菜的制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发酵生成大量乳酸,而腐乳的制作主要是依靠霉菌发酵,腐乳接种的菌种一般是霉菌,霉菌在豆腐上生长,通过豆腐给霉菌提供营养物质,而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酶,再对豆腐的蛋白进行分解,其中酶又分水解酶和风味酶,它们一起作用,最后变成腐乳。可见腐乳的制作过程不需要乳酸菌的发酵。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C项: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细菌有一套完整的酶,可以在细胞膜上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细菌有完整的能量代谢系统,它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各项新陈代谢。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可以独立生长繁殖。
D项:木耳属真菌门,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
4.(单选)下面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演变顺序的是:
①曲辕犁 ②水车 ③石斧 ④牛耕 ⑤铜铲
A.④①③②⑤
B.③⑤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①⑤②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顺序。
第二步,①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被称为江东犁。
②水车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据文献记载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③石斧是远古时代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斧体较厚重,一般呈梯形或近似长方形,两面刃,磨制而成。多斜刃或斜弧刃,亦有正弧刃或平刃。
④牛耕是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的被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开始出现,牛耕技术随之使用。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
⑤铜铲是一种青铜器,是铲土除草用的农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锹,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一件商代铲,故商代已出现铜铲。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步被铁器取代。
所以正确顺序应该为③⑤④②①。
因此,选择B选项。
5.(单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________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主观努力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
第二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出自《荀子•劝学》,意为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这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近义词,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因此,选择A选项。
6.(单选)长征时期,中央红军通过( ),突出重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A.湘江之战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长征。
第二步,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在贵州以西,曾四次渡过赤水河,使敌人疲于奔命,但这并没有完全摆脱敌兵的追击。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进逼贵阳,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湘江之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B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D项: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