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青黄不接!
周一阳了,万幸,症状很轻。
没有明显的发烧,喉咙发炎了,有点昏昏沉沉。喝了点感冒灵,睡了一天,症状就缓解过来了。
周二决定出差办事,在高铁上打了这篇腹稿。
最近跌的有点厉害,有多人“又”迷茫了,甚至有那么点绝望。
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不是“急钱”投资,如果买的筹码没有问题,下跌,只是筹码偏离了价值,变得更便宜了。情况并没有实际变坏。
如果有闲钱,应该兴奋地再补一点才对。
如果被套了,就耐心继续拿着,等后面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企业业绩起来之后拉高股市,或者等市场疯狂之后,“傻子”来接盘……
1.0
投资,便宜的时候买入,一定是没错的。
记住一句话:
便宜是“贱”卖出来的。
那么一个市场为什么会发疯,无缘无故出现贱卖呢?
答案是很多人情绪失控,绝望。
人这种动物,看起来理性,其实大部分的理性都奉献给了购买一只微波炉的时候的货比三家。
但是真正到关键时刻,都无脑的一塌糊涂。
这就是为什么,房子涨了大家才会争先恐后,股票涨到“高不可攀”的时候,平时买根菜几毛钱都算计的大妈会拿命去搏。
只要你会思考,你就会发现,很多事,细思极恐。
回头讲,一定要尊重情绪的力量。然后,去超越情绪对于我们决策的左右。
都说投资反人性,其实在成功的道路上,要反的是我们的情绪。
贱卖出现在低落的情绪中:
一直亏,一直横盘,一直打破我们急于赚钱、急于回本的预期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就会出现毁灭性的“逃跑”和“自杀”冲动。
当这种冲动开始在人群中像僵尸病毒一样传染的时候。
很多人就会进入“万念俱灰”,然后不计成本的割肉贱卖。于是越割越便宜,越割越绝望……
2.0
五月已经过了三分之二,公募基金(偏股混合)这个月卖了23.67亿。创下了2012年11月以来的“新低”。
去年10月历史大底,公募基金的销量是100亿。
这个市场,目前太窒息了。
10年不遇“灾祸”背后,很多人不知道,公募基金在中国的历史也就20来年…
可能是太多的坏事撞在一起,让现在的信心无比消极。
还有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
今年的公募基金经理,已经全面跑输散户了!
清北复交常春藤,全身心ALL IN投资的专业人士居然输给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业余玩家。
真正的无法想象。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输呢?
答案很简单,截止到今天,今年的公募基金平均亏了2个点左右。
既然总体是亏,那么,不参与就赢啊!
现在不是散户最绝望的时候。
去年10月,散户已经彻底绝望了,该贱卖的都已经贱卖,跑得远远的…
现在的市场,是青黄不接,真空骑。
去年底,机构从散户手里“骗”到了便宜的筹码,但是,却找不到新的,愿意出更高价的买家。
没有新入场的资金,若大的市场,空荡荡的。只有一群专业人士拿着镰刀互抡,疯狂地内卷…
所以不管从点位上,还是情绪上,A股已经走出“至暗时刻”。
但是从整个生态讲,羊还没入圈,狼们互咬,是不是走向了更可怕的“至暗时刻”!?
3.0
现在能做什么?
肯定不是跟狼,那些专业人士对咬(参与各种赛道的中短期博弈)。在这个生态中,我们普通人肯定是羊啊。只要时间拉长一点,想要靠博弈赚钱,几乎没有一点胜算。
试问,在大自然,羊跟狼对咬,羊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坚定常识
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现在肯定是机会大于风险的时间段。
(1)如果你已经持有一定的筹码,那就耐心去等待。
只要筹码没问题,不管成本多少,都去耐心等待。忘记投资,吃饭、睡觉、工作、休息、玩。
这个时候如果去割肉,后面再去追,大概率是两头挨打。
(2)如果当前是轻仓,且有闲钱,并想靠股票基金赚钱的话,可以继续分批建仓。
很多人在等市场走出低谷,涨起来再出击。
嗯……
如果你是一个择时高手,并且过去持续成功的话,当然可以。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讲,现在去等市场涨起来,实际等来的可能是“风险”上行。
4.0
最后聊一下什么是好筹码。
便宜出现在绝望的时候,但绝望的时候,不一定“真”便宜。
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对概念的一知半解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便宜”是可以看估值指标的,比如PE、PB、PEG等估值指标。但是你有没有细想过,这些估值指标只是大量“假设”的产物,充满着迷惑性。
拿PE,(市盈率)举例。
PE=市值/净利润=股价/每股收益
假设股价是100,每股收益是2,那么PE就是50。
什么意思?
人话讲就是以当前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以当前的企业利润来赚回这笔钱,大概需要50年……
但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假设”的。赚回需要50年,前提“假设”在公司利润既不下滑,也增长的情况下。
显然,没有公司能做到“如此”稳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公司的发展,要么进,要么退,几乎没有能稳着不动的。
只是简单的看这些指标,很容易“画地为牢”。
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书不好,而是你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最后注定会被概念反噬。
回头讲,你想真正了解一家公司未来的潜在的“进退”对于盈利情况的影响,才能开始真正触摸到所谓的价值投资的“内在价值评估”。
这个难吗?
难,非常难。
如果你不了解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上下游,这个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在上下游中扮演的角色,不理解这个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团队情况,财务情况……
基本就是盲人摸象!
对于普通人,甚至我们“抓大放小”,去评估一个行业的内在价值,都非常难。
互联网就是一个赤裸裸的血的教训。
我们原以为,按照原来的高成长性,腰斩一次就已经很便宜了,但现实是还可以膝盖斩。并且,很多原先“习以为常”许多年的高成长,在未来也不一定那么可持续。
当然,这里不是说互联网不行了,但肯也没原来好了。
在投资上,网叔一直谨小慎微。
过去2年,网叔在互联网这个赛道砸了80万,回头想,还是不够保守啊……要么,这笔钱不会还套得死死的,依然有20个点的亏损。
所以2022年以后,在选择筹码上,网叔升级了投资理念:
绝对弱者策略
具体如下:
(1)不直接投赛道
不是赛道不好,而是普通人不适合,波动太大。
(2)不投赛道倾向太大的基金经理
跟赛道一样,大起大落是必然。
(3)不投规模“巨大”的基金经理
规模一旦超过基金经理的管理边界,风格就会大变。
(4)明确自己在投资市场,是一个弱者
自知之明,知他者智。
做弱者不可耻,也不会出事。做弱者不自知乱来,才会贻害无穷。
(5)在基金经理筛选中,选择适合我们普通人,投资风格稳健的“强者”
让他们来帮我们选股,择时,赚钱。
筛选方向,从业时间相对较长,业绩出色,业绩长期出色。风格均衡,业绩增长稳健,不激进,回撤小。
(6)只做一件事:基于牛熊的周期择时
其它都交给可以相信的基金经理。如果有基金经理变得不值得信任,直接砍掉换人。
在具体落地这个环节:
(1)要么做宽指的增强策略。于是就有了且慢上的小试牛刀。
并且选择在熊市的时候周定投。因为对普通人来讲,择时并一定是好事,甚至弄巧成拙。
(2)要么做偏绝对收益,风格极度保守的宽基主动基金策略。于是就有了雪球基金上的长坡厚雪最新升级版。
选基金经理的时候,保守一点再保守一点。
业绩长期出色,从业资历深,管理规模适中的“次”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这些人管理的基金,回撤一定要小。涨的可以慢一点,但是一定要稳一点。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