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感染-肠结核
肠结核
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发病机制:
主要由人型TB感染引起;
主要侵犯肠道的途径是经口感染,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经常呑咽含有结核菌的痰而引起本病;
由于回盲部富含淋巴组织,TB多侵犯回盲部90%;
病理改变:
溃疡型肠结核-由于免疫力低、细菌毒力高;侵犯肠壁的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结,病变导致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出血可能小),血供差,导致结合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物脱落形成溃疡,并融合为大溃疡;环形溃疡,边缘是鼠咬状,修复时纤维化可导致环形狭窄;病变肠段与周围组织粘连(急性穿孔少见),但可能慢性穿孔形成包裹性脓肿或瘘道;因纤维组织增生修复可导致肠腔环形狭窄;可能累及周围肠系膜淋巴结(终身病变);
增殖型肠结核-肠壁局限性增厚、变硬;瘤样肿块突入肠腔,引起梗阻;
混合型;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
青壮年多见;
结核中毒症状和肺结核表现-增殖型病程较长,患者一般状况较好
腹痛-多见于右下腹,为钝痛或隐痛,餐后加重;右下腹有压痛点;增生型结核或并发肠梗阻时,有右下腹绞痛,伴腹胀、肠鸣音亢近、胃肠型、蠕动波;
腹泻-不伴有黏液和脓血,不伴里急后重,极少有血便;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增殖型主要表现为便秘;脂肪泻是由于淋巴管受阻,脂肪吸收不畅;
腹部肿块-右下腹,比较固定,有压痛;
并发症:
多见肠梗阻-青年人出现肠梗阻,首先考虑肠结核(多为不完全性);
肠出血-少见,溃疡侵犯大血管可能大出血;
肠穿孔-急性穿孔少见,慢性穿孔可形成瘘道(直肠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慢性脓肿;
辅助检查:
一般检查-中度贫血、ESR快、PPD(+++);
粪便找TB-阳性率低,即使阳性也不能排出由于咽下含菌的痰导致,意义小;
钡餐造影或钡灌肠-并发肠梗阻的慎用钡餐(稀钡,完事后喝2两香油),否则可能加重梗阻;特征表现是跳跃征(Stierlin征),还可见多发肠腔狭窄、盲肠上提、病变部位粘膜紊乱;
结肠镜-活检如发现干酪样肉芽肿或TB有确诊价值;
腹腔镜-可发现病变肠段浆膜面结节活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广泛粘连禁用;
诊断:
青壮年患者有肺结核;腹痛、腹泻、右下腹压痛、腹部包块;PPD(+)、X线发现跳跃征、肠腔狭窄、缩短;抗结核治疗2-6w有效可临床诊断;感染科试验性抗结核治疗8w;
确诊-病理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找到TB,或病变处取组织培养出TB;
鉴别诊断:
右侧结肠癌-结肠镜活检可确诊;
肠道恶性淋巴瘤-一般状况迅速恶化,腹部包块出现早,浅表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肝脾大,抗TB无效,活检可鉴别;

治疗:
由于药物不容易到达病变部位,抗结核疗程1-1.5年,H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