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越师道千年

2023-08-09 20:17 作者:他是否懂我  | 我要投稿

7月31日至8月6日,为期一周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研修示范班在曲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队全程参与并完成了相关志愿服务工作。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心感慨万千。 本次师德研修班在曲阜举办,期间开展了大量而多彩的师德研修活动,我从中再一次感悟到传承千年的中华师道精神,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图为实践队员为研修班老师们讲解中国教师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陶踪令 供图 来到曲阜,走近孔子,体悟先师的教育智慧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志愿者和本次研修班的各位老师,在“三孔”景区亲身体会孔子的教育智慧,在孔子博物馆系统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在尼山圣境真切领悟孔子的千年影响,在中国教师博物馆汲取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精神给养。 我深切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教育事业重要性有着清晰而睿智的意识。自孔子开私学、收弟子3000,为师之道便逐渐发展并代代完备,师道精神始终走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之上。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孔子把尊师好学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这在以后历代均有体现。唐代韩愈便在其《师说》中对教师一职做出了诠释,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还写道“圣人无常师”,告诫世人求学于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向更多的良师学习。师道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形成,在新中国的社会环境中继续向前发展。今天,我们现代人再一次走近师道,也必将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直践行着中华师道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研修班老师们体验木雕版拓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陶踪令 供图 我深刻认识到:师道传承,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责任人。其中,广大教育事业从事者更是直接承担着这一光荣使命。我们的志愿队员们大部分也是中国教师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所以在此次研修班期间,我们与参观老师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共同在中国教师博物馆这一广大教师的精神家园涵养师德师风。作为一名新时代师范生,我能够看到,每一位老师参观和学习时那聚精会神的神情,每一块展板上所呈现的千年师道传承,每一位教育大家、教育大师的为师之道与立人之道。更多的,我再一次对我的师范生身份感到亲切、自豪与难以割舍。我再一次对人民教师我的这一理想职业坚定了信念,增强了认同,充满了信心,生发出无比的爱恋。虽然我只是本次研修班的一名志愿者,但我更在内心把自己当成一名受教育者,在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面前表现得更象一名学生,因为我知道未来的我也将是一名教师,师德师风的修养也将是我一生的必修课。所以,何不从现在开始?

图为实践队员表演师德微话剧《行知先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陶踪令 供图 我深刻认识到:志同道合者,众志成城而其力断金。开拓创新者,勇立潮头而成大事业。我们的实践队员紧紧围绕着师德师风这一主题,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与陪伴下,成功完成了四部原创师德楷模微话剧的创作、排练与演出。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同伴们为了角色塑造所付出的每一个日夜,我见证了同伴们为了舞台效果所纠结的每一处细节;有时候,我们都是追求完美的人,我们都相信如果坚持创新,剧本就能够趋近于完美,表演就能够趋近于完美,最终我们能够与全场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今天,我们的话剧首次公开演出成功,这背后是我们的团结一心,也是我们的大胆创造。我的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所谓“跨掉的一代”根本就是缪语;我们青年师范生接过了师道传承的鼓槌,即将擂响那新时代新青年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新鼓,奏响为师新篇。 师道千年,穿越古今,本次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研修示范班已胜利结束,我们广大教师群体和师范生正将新时代教育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前进。衷心地向可爱的人民教师们致敬!真诚地向所有的师范生朋友们问好!热切地向明天同为教师的自己道一句加油! (通讯员 陶踪令)

穿越师道千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