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笔]30年前的“玻璃盒子”如何绝杀长鸣的秦岭轨道车?

2023-07-02 09:05 作者:蓉都兔兔  | 我要投稿

一篇分享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自己把自己的东西搬运过来了(笑)

老说曙光欺负长鸣,撞车题材摁着长鸣打,那今天就不说曙光,说一个可以把曙光摁着打的牌子——TRIX/Marklin

话说,Marklin你的AC业务什么时候4啊?每次看见一款做工相当不错的车,翻过来一看下面就是个憨批取电撬……

作为大厂,TRIX早就在近30年前的一款作品上给大家示范了一下“轨道车”题材的小车是如何集成设计的;尽管距离崭新出厂已经过去了26年,但该产品依旧运行稳定可靠;唯一不足就是在那个没有诞生智能手机的年代,微电子集成工业尚未大规模应用,无法原厂预留标准DCC的改造接口。

DC直流电驱

这款产品就是在近30年以来被广大欧车玩家以及小车题材猎奇玩家津津乐道的有着“玻璃盒子”之称的迷你蒸汽机车BR98.3。


我手上这套,是1997年T和M合并时出品的一套纪念臆造涂装车,别有魅力!


为了照顾一下柳州鸣粉的情绪,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柳州长鸣“秦岭”轨道车(下文全部简称:秦岭)的为数不多的优点吧——


优点1:合金车,有一点点质感

秦岭的车壳还要细节?圆滚滚的外观

作为一款要还原内构的小车,将配重放在内部的设计办法势必会被摒弃;但长鸣又想照顾一下国车那些什么车都想拉拉大列的玩家,于是选择金属为外壳材料是意料之中的事。跟长鸣的白痴小编在文章中胡咧咧的“质感细节诸多因素”基本没啥关系,以当下的加工水平,ABS塑料的开模锐度比金属件只高不低的。

平心而论质感不错的,但真的没有什么细节

优点2:带车底结构


国车科技树点歪的典型产物,倒不是说车底做了是不对的;而是国车连大家视线最直观能看见的车身部分都尚不能处理得让人满意,只要在车底上下功夫试图以转移注意力来挽回一些口碑。这就像你读书考试,明明语文不及格,你试图用数学来拉扯让总分看起来不那么惨,但只要单拎出来看你的语文那就是不合格甚至有时候惨不忍睹。连主要表现的部分都没做好,倒是急急忙忙去车底做文章,这样当产品挨骂的时候还能挽救一下“XXX友商都没做车底,这个细节进步了!”长鸣这个车底,借用我一位“齿轮蒸汽爱好者”朋友的评价来说——如果让百万城做克拉美和谢氏的团队来设计秦岭车底,一定会还原万向节传动轴结构的!

没有车底结构,但不影响大家公认这是好车

不过,长鸣现在不是以前了,水平就这点,车底做了就很不错了,哪怕是静态呢,不妨碍轮子转圈就行了。


优点3:较丰富的DCC玩法


严格来说这都不算优点,这是整个微电子集成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微电子发展同时带动了电子通信,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产业。模型用的集成电路板与DCC芯片是顺应时代发展而来的产物,并非火车模型为了丰富玩法而带头主动科研攻关的成果——即便DCC协议是火车模型厂自研而来,这也算不上是秦岭的优点,长鸣只不过是将电路设计与DCC芯片业务包委托出去罢了。长鸣现在这种半吊子,谁指望他还能进行火车模型行业的自发性研究?恨不得拿着现有技术往死里噶韭菜呢。

百老汇:谁?谁diss我?DCC极简玩法

说完了秦岭的优点,我们且来看看TRIX如何在将近30年前给长鸣树立典范的——


缺点前文已经叙述过了,没有可扩展的DCC集成板,缺乏一定的可玩性。正由于没有集成电路的设计,让本就拥挤的小车还不得不要容纳下两个光源来给车灯导光柱点灯。


在那个没有贴片LED的年代,没有贴片电阻限流的工艺下,如此精细的小车车身里居然硬生生塞下了两颗灯泡。

搬运一下自己的图,懒得再去找了

红圈位置即是两颗灯泡,在如此狭窄的车身内既要同时兼顾内构还要实现亮灯的功能(看得出来,TRIX的工程师为了保留那么一点可玩性也是拼了)将如此占用空间的灯泡放进去,TRIX进行了大胆又让人啧啧称奇的设计:前照灯将灯泡横置在蜗杆上方,蜗杆盖子为金属作为灯泡的负极,正极由轮子取电片引出,取电片接内构件(这玩意内构是一体金属件,内部空腔)将整个内构金属件作为灯泡的正极与灯泡屁股上的触电连接构成整个回路。

既是内构也是配重还是导线,三合一

尾灯竖置,灯泡向下插在动力组后桥的间隙中,因为离取电片近,接电较为容易,直接用铜片分别接触正负极即可。尾灯的下两点灯导光柱由地板下引出但藏于牙箱后,走行部不可见设计;上一点灯将导光柱分叉分别插进灯泡的两侧空隙内,这就实现了尾灯三点同时点亮的功能。


上图中蓝圈的位置才是最让人唏嘘的——尽管在诞生的年代这台小车没有安装高集成的PCB板,但这台车的内构与配重是分为了两个部分,蓝圈位置是一块可拆除的配重块。这个配重块藏在大配重块的内部,即便拆掉也不会影响内构一分一毫的观感;而这拆掉的一小块就刚好空出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长方形空腔,可放置18针或6针芯片。

展望30年发展趋势,“世界第一”行吗?

尽管在诞生的时候受到时代限制略有遗憾,但这个预留的可拆卸空腔却为30年后的DCC改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彼时,设计师可能无法想象出近30年后的微电子工业会发展成何种样子,但他还是以一种“歪打正着”的方式在这台车上留下了他对未来的一种展望(DCC数码车很早就有了,但微缩芯片的发展还是受制于整个微电子集成产业水平)试问30年后长鸣的秦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从崭新的垃圾变成破旧的垃圾?

还是上海长鸣靠谱啊

走行部的刻画,这就是蒸汽机车最大的魅力,但这个车远小于一般的蒸汽机车(甚至只有上游的煤水车一半那么大)走行部的刻画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比起秦岭那只需要兼顾转动的轮子,蒸汽机车的轮子还得带着连杆联动;而且吧,这玩意儿还是双动力轴设计!尽管这个车没有什么车底刻画(车底刻画得Micro Metakit这个级别的才有)不过,在如此小的尺度上还原连杆联动,这个设计难度比秦岭的静态车底浮雕只高不低吧?

图上所有的关节均可动,整体结构指甲盖大小

尽管车子不大,这玩意儿的双动力设计还是让它拥有了比单动力更好的黏着性,在拉力方面和百老汇的“特拉莫比”相比还是更胜一筹的,和秦岭比嘛,算了算了。不过,这套车是TRIX和Marklin在1997年合并出品的纪念套装,配套车厢两节,拖一拖绰绰有余了,无需什么大列。

驱动轴应力最大,原厂金属齿轮
德国双动力,小子!

双动力,双取电的设计,保证了该车虽然没有PCB板带电容且历经了近30年的空气氧化;但在取电与低速运行上依旧稳定,在经过道岔有害空间的表现上碾压秦岭——秦岭新版DCC带电容还得充电一会儿才能安全通过道岔。人家TRIX这个小车,就在DC模拟状态下,用低电压低速驱动都能过PIKO的道岔(PIKO的轨道是出了名的垃圾)取电设计上暴打30年后的产品。

听说有小车过不去道岔?
听说你电容还要充一会儿电
这不特别表扬一下roco的“瞎子车”?

还是那句话,受制于微电子工业导致该车的可玩性稍有欠缺,但火车模型外观,结构与传动的精妙设计,TRIX毫无疑问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哪怕这是近30年前的产品,与30年后的产品代差也就在于这30年快速发展的材料科学与电子科学;甚至,还能扇三十年后“世界第一火车模型厂家”的大嘴巴子!

在轨道车题材上,欧洲人精于炫技

我是你兔,避免广大玩家被不良厂家坑钱是我写作的动力,感谢你能耐心读到这,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们下期见咯!

[随笔]30年前的“玻璃盒子”如何绝杀长鸣的秦岭轨道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