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加冕篇)

1220剧本的第二位推荐人物,是神罗皇帝及西西里国王,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这位新的主角本身也可以说是个风云人物了,各方面提到他的内容也有不少。具体到CK2中,虽然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没有专属命名剧本,但是他也是少数能在两个剧本中作为推荐登场的人物之一。这一方面说明弗雷德里克二世在位的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神罗皇帝带来的影响确实不小。那么还是按照惯例,接下来关于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内容,也会按照剧本的大致时间和标志性节点,分成前后的两部分。
还有一点先写在前面,弗雷德里克二世与本专题已经介绍过的有趣人物也有着不少联系。首先自然是前一位提到的神罗皇帝、“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他正是本篇中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爷爷。小弗雷德里克不仅继承了爷爷霍亨施陶芬的血脉,也继承了弗雷德里克之名,因此这爷孙俩常常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弗雷德里克二世第二次出场,则是在腓力二世的后篇中。当法王在布汶之战中击败德意志北方派皇帝、韦尔夫家的奥托四世后,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便逐步掌控了神罗的大权,并延续了南方派与法兰西间的传统盟友关系。在腓力二世统治末期的香槟继承战争中,弗雷德里克二世也有介入其中。最后就在上一篇卡斯提尔国王费尔南多三世的内容中也曾提到,返回欧洲的耶路撒冷太上王、布里耶纳的约翰,将自己年幼的女儿、耶路撒冷女王许给了弗雷德里克二世,以期神罗皇帝能够援助圣地的基督徒。关于弗雷德里克二世与耶路撒冷的关系,确实将是接下来的重点之一。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从头开始,看看他幼年时就已经颇为曲折丰富的故事。

一、大庭广众独子产,覆巢之下孤儿安
本篇的主角弗雷德里克二世,在出生前其身世就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小弗雷德里克的父亲,是神罗皇帝海因里希六世;而他的母亲,则是西西里王国奥特维尔家的康斯坦斯。在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中曾经提到,有传言说康斯坦斯的婚姻将会导致西西里的灭亡,因此她一直独居于修道院中且已年过三十。不过弗雷德里克一世为了拉拢和南意的关系,依然选择向时任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提亲,希望自己的长子、刚刚被册封为骑士、年仅19岁的海因里希王子,能够和康斯坦斯联姻。而西西里的威廉二世这边,也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把自己的姑姑给嫁了出去。后来这场联姻,确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西里王国的命运。威廉二世死后无嗣,康斯坦斯作为奥特维尔家直系王室成员,在继承了神罗皇位的海因里希六世的帮助下,最终还是在继承争议中夺得了王位。但是就像前篇中提到过的,康斯坦斯限于自己女性的身份,在中世纪时无法独自承担国王的重任。因此西西里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是她的丈夫海因里希六世。不过这位神罗的统治者刚刚在西西里加冕没几天,就翻脸清算了不支持自己的诺曼旧贵族。同时这也宣告着,在地中海地区一度颇有影响力的奥特维尔王朝最终走向覆灭,就像预言中曾经提到的那样。
前一辈的这些恩恩怨怨不再多提,回来继续看小弗雷德里克,他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海因里希六世和康斯坦斯结婚8年后,年近4旬的神罗皇后才第一次有了身孕。这个年纪即使放到今日,那也绝对算是高龄产妇了。由于这可能是她唯一的孩子,康斯坦斯对其十分重视。因而当海因里希六世率军入主帕勒莫时,身怀六甲的她作为王权的实际宣称者,还在缓慢的向意大利南部移动,并没有跟在丈夫身旁。不过走到安科纳附近的小镇耶西时,还在肚子里的小弗雷德里克就呆不住了急着要出来。结果这就让康斯坦斯为难了,首先她自己是高龄产妇,这还是她的头胎,生产风险本就极高。而且更为麻烦的是,由于她和海因里希六世一直未育,以至于有很多流言说康斯坦斯已经生不出孩子了。因此对于皇室来说,这个孩子的身份不容任何人质疑。但是在这个小城镇上生产,根本找不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能够为即将出生的新生儿证实身份。无奈之下,康斯坦斯只得下令在耶西小教堂前的广场上搭了一顶帐篷,并要求当地头面人物的妻子前来助产,其余镇民则在大帐外见证此次分娩。1194年12月26日将近中午的时分,康斯坦斯在几位有生产经验的妇人的帮助下,顺利诞下一个男婴。在这个小婴儿哭声响起的同时,广场上立刻也响起了一片欢呼。

小弗雷德里克出生后,很快就被交托给一位贵妇抚养,而康斯坦斯则继续南下前往西西里与海因里希六世会合。因此小弗雷德里克的幼年,基本是在保姆的照看下度过的。不过他的父母也没有忘记他,海因里希六世于1195年返回德意志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说服大领主们同意支持小弗雷德里克继承罗马人国王的头衔。当然此事并不容易,毕竟这个头衔意味着被提前确立为皇位继承人,而德意志的大贵族们并不打算就这样向皇帝妥协。但是海因里希六世此时正准备去参加十字军东征,万一他像父皇弗雷德里克一世那样马革裹尸,皇位的继承必然出现混乱。因此对神罗皇帝来说,提前确立继承人十分重要。而为了说服反对派的贵族和教会,海因里希六世于1196年4月在维茨堡做出了巨大让步。他不仅同意承认大领主们的世袭继承权,还将德意志的继承法从男性继承改成了男性优先继承。同时在教会方面,海因里希六世也放弃了从教会领地获取常规收入的权利,并承认了教会对一些争议领地的宣称权。即便如此,神罗皇帝实际上也只获得了南部霍亨施陶芬家传统支持者的支持。而北方萨克森和图林根的贵族们仍然十分不满,科隆大主教阿道夫甚至干脆没来出席这次会议以示抗议。无论如何,在部分反对者缺席的情况下,海因里希六世还是通过传统流程,将此时还住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弗雷德里克推举为罗马人的国王。
但是对于才1岁多的小弗雷德里克来说,根本不可能理解这一头衔的实际意义。而且直到同年秋天,当海因里希六世再次南下西西里时,小王子才在自己的洗礼仪式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不过神罗皇帝只在典礼当天停留了一日,若非在中世纪时十分看重洗礼仪式,恐怕他也不会在百忙之中特意绕道阿西西。接受洗礼之后,小弗雷德里克又在意大利中部住了大约1年,才在贵族监护人的保护下启程前往德意志,寻求王叔施瓦本公爵菲利普的保护和教育。但是小王子还没到阿尔卑斯山,一个坏消息就从南方传来。他的父皇、神罗皇帝海因里希六世,突然在西西里因病身亡。从症状上来看,神罗皇帝可能是死于疟疾。但是由于海因里希六世的敌人实在太多,很多人更相信他其实是被毒死的。
这样一来,小弗雷德里克是否还要前往德意志,就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在德意志南部有王叔菲利普,但是同样也有科隆大主教阿道夫及北方的众多反对派贵族。同时就在意大利,与海因里希六世矛盾重重的罗马教廷,也在拉拢斯波莱托公爵乌尔斯林根等大贵族,还想要阻挠小弗雷德里克继续北上。而且身在西西里的康斯坦斯,也不希望自己的独子冒险前往德意志,便急忙派人去将小弗雷德里克接到自己身边。
很快海因里希六世身亡、小弗雷德里克被送到西西里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北方的反对派立刻展开了夺权行动,在科隆大主教阿道夫的支持下,韦尔夫家“狮子”海因里希的儿子、布伦瑞克的奥托被推举为新的国王。而施瓦本的王叔菲利普,则遣使给康斯坦斯送信,表示小弗雷德里克才是帝国的唯一继承人。但是康斯坦斯另有打算,她只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并将自己西西里王国的宣称留给他。于是为了与阿道夫及奥托对抗并确保霍亨施陶芬家的地位,王叔菲利普只得自己在施瓦本称王,成为德意志南部的领导者。
回到西西里这边,康斯坦斯为了确保小弗雷德里克的王位,做的也是十分彻底。作为奥特维尔家的诺曼人后裔,她并不打算再依靠没有本地根基的德意志人,而是选择了此前的另一个同盟,即西西里诺曼人和罗马教廷的联盟。康斯坦斯很快和同样是新继位的教宗英诺森三世达成协议,只要教会承认小弗雷德里克在西西里的地位,那么她们母子将放弃在德意志的一切宣称。康斯坦斯还以小弗雷德里克的名义,驱逐了宫廷中的德意志贵族,并正式宣布脱离和神罗的婚姻联统关系。罗马教廷当然不愿意被包在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的中间,因此英诺森三世很快便同意了康斯坦斯的条件,还赦免了对海因里希六世的绝罚并准许将他的遗体迁至巴勒莫大教堂中安葬。随后在1198年5月17日,还不到3岁半的小弗雷德里克,便于巴勒莫正式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同时一并持有阿普利亚和卡普阿两项公爵头衔。而太后康斯坦斯则作为小国王的摄政,代其行使王权。
但是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小弗雷德里克的西西里王国便又生变数。太后康斯坦斯在入冬时一病不起,眼见就要回天乏术。此时小弗雷德里克还未满4岁,而且他在西西里无亲无故,连一个能够信任的托孤之臣都找不出。于是康斯坦斯在弥留之际,只得选择将小国王托付给自己的新盟友,也就是教宗英诺森三世和罗马教廷。当然英诺森三世并没有那么好心,康斯坦斯不得不承认罗马教廷的宗主地位,并许诺在小弗雷德里克成年后支付不菲的酬金,才换来了教宗大人的庇护。不过以教会在意大利的影响力,这样至少可以在明面上确保她尚且年幼的儿子的地位。
但是对小弗雷德里克来说,热衷强化教权的英诺森三世,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帝师。教宗仅仅委派了森西奥 萨韦利(即后来的何诺里三世)担任小国王的神学教师,除此之外他只是定期询问下弗雷德里克的健康状况。另外一边,小国王的叔叔、已经在德意志南部称王的菲利普,并不甘心平白失去小弗雷德里克这张好牌,便派出一位曾随红胡子一世参加过第三次十字军、德高望重的老臣、安韦勒的马克沃德,率军南下争夺西西里的掌控权。到了1200年,马克沃德在热那亚舰队的帮助下登陆西西里岛,意图击溃教会和岛上居民的抵抗。对于远道而来、缺少根基的德意志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但是马克沃德毕竟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最终占到了上风。1201年10月,马克沃德的军马攻破了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并迫使王宫守军投降。
于是德意志人就这样强行从教会手中,夺取了小弗雷德里克的监护权。随之一并获得的,自然还有对西西里岛的掌控权。如果说马克沃德作为霍亨施陶芬家的老臣,还对小国王有几分关照,那么当1202年卡帕隆的威廉接任摄政一职后,小弗雷德里克就近乎是被软禁在巴勒莫的王宫中了。不过到了1206年,特洛亚主教、深得海因里希六世及康斯坦斯信任的前大法官、帕利亚里的瓜蒂耶罗,又从卡帕隆的威廉手中夺下了小国王。从这之后,小弗雷德里克不仅重新获得了大部分自由,他也开始学习如何去承担一国之王的重任。
不过小弗雷德里克并没有时间无忧无虑的成长,1208年6月,他的叔叔、南德意志的国王菲利普遇刺身亡,权利的天平立刻就开始向北方派的奥托倾斜。而对于霍亨施陶芬家的支持者来说,西西里的小国王无疑是他们新的寄托。于是在同年12月26日,小弗雷德里克于14岁生日的当天,提前进行了自己的成人典礼并宣布亲政,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单骑勇闯夺遗产,前呼后拥衣锦还
弗雷德里克宣称要亲政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才初掌大权,但弗雷德里克十分强硬的拒绝了英诺森三世安排的巴勒莫大主教人选。而在主教任免权一事上,历来是世俗帝王和罗马教廷间争执的重点。霍亨施陶芬家的几位先人,乃至再往前的萨利安家,也都曾因这一问题而和教宗交恶。到了弗雷德里克这一代,这一核心争执点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因此从巴勒莫主教人选的争执上就能看出,弗雷德里克日后必然也会走向教会的对立面。当然这一次双方并没有撕破脸,英诺森三世没有立即威胁要绝罚弗雷德里克,而是选择好言相劝并把锅推给了国王身边的亲信。西西里这边很快也做出让步,弗雷德里克不仅接受了罗马指派的巴勒莫主教,还同意了教宗给他安排的婚事。这场联姻的对象是寡居失子的阿拉贡公主康斯坦斯,两人于1209年8月15日在帕勒莫大教堂正式完婚。
这场联姻除了给弗雷德里克带来一位出身高贵的王后,更重要的还有作为嫁妆随阿拉贡公主康斯坦斯一道前来的500名骑士。此时弗雷德里克正在强化对南意大利原属于西西里王国领地的控制,这些军马正好补充了他的实力。而且新近被教宗加冕为神罗皇帝的奥托四世,也正以西西里持有的阿普利亚及卡拉布里亚两个公爵头衔,要求西西里国王向神罗宣誓效忠。弗雷德里克当然不可能同意这个要求,于是奥托四世索性率军南下,攻占了卡普阿、那不勒斯等众多领地。
虽然弗雷德里克仍然无力独自对抗奥托四世,不过好在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盟友。神罗皇帝历来有两个大麻烦,其一是德意内部的反对派权贵,另一个就是罗马教宗代表的教会。由于奥托四世加冕之后过于得意忘形,很快这两方势力就都走到了神罗皇帝的对立面。先说世俗权贵这一边,南德意志的贵族历来是以支持霍亨施陶芬家占大多数,北意的商业城邦也有很高的自治倾向。而随着奥托四世进军南意,又逼迫一些摇摆不定的贵族投靠了西西里。这样一来从北到南到处都有皇权的反对派,奥托四世很难全部压住。除此之外,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二世还趁着神罗皇帝远在南意,从北方侵攻德意志。结果就连奥托四世在北德最核心的支持者,都因他忽视了北方的利益而对其心怀不满。
再来说罗马教廷这边,当施瓦本的菲利普还在世的时候,英诺森三世其实也算是奥托四世共同对抗霍亨施陶芬家的盟友。而且从教宗愿意为奥托加冕神罗皇帝来看,他们的关系原本也是不错的。但想要维系这份同盟是有条件的,英诺森三世要求奥托四世不得染指意大利南部,这样罗马才好在神罗和西西里间寻求平衡。而如果奥托四世掌控了南意乃至于整个西西里,那么罗马又将被包围在神罗内部,更不免遭到神罗皇帝的胁迫,这是英诺森三世绝对不能接受的。
有了这些盟友的帮助,弗雷德里克要与奥托四世对抗就容易的多了。1210年10月,奥托四世加冕为神罗皇帝才刚1年,他就遭到了教宗的绝罚。此时英诺森三世无疑已经和奥托四世彻底翻脸,他还打算重新认可弗雷德里克对德意志的宣称。这样一来, 神罗内部的反对派就有了正当的理由反叛,这样的戏码在前面的海因里希四世篇、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也已经反复上演过了。到了1211年,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反叛越来越严重。甚至在9月的纽伦堡会议上,反对派凭借教宗英诺森三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的支持(奥托四世是亲英王的),直接将弗雷德里克选作他们的德意志国王。到了这个地步,奥托四世在意大利再也呆不住了,只得于1212年1月率军返回德意志。
奥托启程离开意大利后,弗雷德里克也展开了自己的行动。他首先和英诺森三世达成了协议,如果自己能够得到德意志国王的头衔,那么将来会把两个头衔分开,不会让罗马被包在中间。为了表示出诚意,弗雷德里克将西西里国王的头衔交给了自己的长子、刚满一岁的小海因里希,并让王后康斯坦斯负责摄政。随后他便坐船离开西西里,经加埃塔中转后到了罗马,并与自己少年时名义上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首次会面。不过教宗毕竟确保了弗雷德里克的合法地位,因此太后康斯坦斯曾许诺的监护费用还是得支付。只是西西里的年轻国王实在囊中羞涩,不得不以领地代偿。当然英诺森三世也不是只顾着收旧账,他也给了弗雷德里克很多实际的帮助。教宗不仅承担了西西里国王北上的路费,还允许他悬挂教廷旗帜以确保沿途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英诺森三世发布了一份正式声明,表示支持弗雷德里克取代奥托四世成为新的德意志国王。
离开罗马后,弗雷德里克首先坐船到了热那亚,从这里开始他就只能改走陆路继续北上了。不过意大利北部的城邦,尤其是那些曾和弗雷德里克一世及海因里希六世交战过的,并不欢迎流有他们血脉的西西里国王。因此弗雷德里克在到达帕维亚后,为了避开米兰不得不转向东行绕些远路。尽管已经尽量隐藏了行踪,但他还是遭到了米兰军马的袭击。且由于身边只有数名随从,弗雷德里克只好一路狂奔并冒险骑马涉水渡河。直到他遇见与米兰敌对、且属于皇帝派的克雷莫纳军马,才算是摆脱了追兵。
逃过一劫后,弗雷德里克继续向东向北绕行,沿途选择一些相对友好的城镇落脚。然而在他面前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德、意之间的阿尔卑斯山。西线的通路已经被米兰封锁,东线经布伦纳山口的主路也有奥托四世派驻的军马阻截。因此远道而来的西西里国王,只能选择再次冒险,走恩加丁山谷的小路到达瑞士。
艰难的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后,弗雷德里克仍然没有丝毫时间休息。他必须尽快在山北找到一个合适的落脚点,否则一旦被奥托四世围堵,便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以弗雷德里克所处的位置,康斯坦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奥托四世也很清楚这一点,韦尔夫家的国王一得知自己的对手已经越过阿尔卑斯山,便急忙率军赶往康斯坦茨。因此弗雷德里克这边也是一路急行军,终于比奥托四世早了2小时赶到康斯坦茨并抢占了该城。当奥托四世赶到时,见到弗雷德里克已经入城且城门紧闭,而自己又没有攻城用的重武器也没做围城的准备,只得暂时退兵。
奥托四世退走后,弗雷德里克在德意志的活动就相对容易一些了。随后他一路北上,在同行的巴勒莫大主教贝拉尔德的帮助下,于沿途游说并拉拢德意志的大贵族和主教们。南方施瓦本等地霍亨施陶芬家的传统支持者自不必说,其他一些中立主教和贵族的态度对其称王可能更为重要。1212年12月初,弗雷德里克到达了美因茨。在得到法兰克福大主教西格弗里德的认可后,西西里国王终于完成了此行的目标,正式获得了德意志的王冠。
然而毕竟一山不容二虎,虽然弗雷德里克被加冕为国王,但是只有南部的施瓦本等地承认其头衔,而北方仍然尊奥托四世为王。因此弗雷德里克一面继续对内拉拢支持者,一面也在寻求外援。幸运的是,这个合适的外援很快就自己找上门来了。法王腓力二世派长子路易来见弗雷德里克,希望能延续他们和霍亨施陶芬家的同盟,共同对抗英王约翰和韦尔夫家的奥托四世。对此弗雷德里克自然求之不得,有了西边的邻居做盟友,他就可以全力应对东北方向的对手。不过此时弗雷德里克还要面对一个十分致命的大问题,那就是他在德意志没有自己的军马。因此即使弗雷德里克想要去攻打奥托四世的老家布伦瑞克,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句空谈。
虽然看起来弗雷德里克陷入了僵局,但是好在他的对手很快犯了个更为致命的错误。在腓力篇中曾经提到过,奥托四世为了配合英王约翰反攻欧陆,率军出低地夹攻巴黎。但是他却在布汶之战中吃到了一场惨败,亲卫骑士为掩护其撤退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此战过后奥托四世元气大伤,在德意志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只得退回自己的领地重整旗鼓。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腓力二世这个盟友实在是太给力了。法王不仅为霍亨施陶芬家的小国王提供了各种支持,还在战场上直接帮其击溃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都没用他出多少力。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奥托四世失去军马后,弗雷德里克就可以和他在更接近的条件下竞争了。
但与实力不断下跌、明显颓势已现的奥托四世不同,弗雷德里克正处于上升期,他在德意志内外的支持者和盟友也越来越多。到了1215年,在教宗英诺森三世的支持下,弗雷德里克再次被选举为德意志的国王。这次他在亚琛风风光光的举行了自己的加冕礼,从各方面来看都更像德意志的历代先王一样。而且在年底的拉特兰公会议上,教宗英诺森三世不仅公开认可了弗雷德里克的地位,还再次强调了对奥托四世的绝罚。至此德意志的教会和中立派贵族,大部分也都已经转变成为霍亨施陶芬家的支持者。奥托四世则一败涂地,3年后他重病缠身,为了赎罪不得不带病接受了鞭笞的惩戒,结果被打的满身是血还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回到弗雷德里克这边,虽然他在名义和事实上都已经成为了国王,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弗雷德里克仍然有很多要忌惮的人,其中之一便是从小就笼罩在自己头上的教宗英诺森三世。而且他在德意志的权利,也是靠英诺森三世的支持才拿下的。别的不说,教宗可以认可弗雷德里克的宣称,也可以绝罚他再去扶植另一个人。刚被弗雷德里克击败的奥托四世,其实曾经也是这样登上权利巅峰的。同时英诺森三世又是一位十分热衷于建立神权统治的教宗,虽然他认可了小国王的宣称,却始终不提加冕为皇帝的事。因此弗雷德里克在他面前,也总是小心翼翼避免发生冲突。
但是等到1216年英诺森三世去世后,弗雷德里克就少了这一层枷锁。继任的教宗何诺里三世想要发动新一轮十字军东征,因此其重心主要是调和世俗领主间的争执,很多政策也较前任宽松一些。于是弗雷德里克很快就把留在西西里的王后康斯坦斯和长子小海因里希接到了德意志,不再假装自己把领地分成了两份。在同年年底的纽伦堡会议上,弗雷德里克又宣布将施瓦本公爵授予已满五岁的长子小海因里希。而这个霍亨施陶芬老家的头衔,基本也就相当于他们这一系的太子头衔了。
不过德王也并非全然没有受到新任教宗何诺里三世的压力,罗马教廷此时又在组织新一次的十字军东征,且弗雷德里克在加冕典礼上曾经宣誓过要领军出征的。但是他显然不想扔下刚获取的权势,便以德意志内部尚未稳定为由,向教宗请求推迟前往圣地的时间。其实这个理由确实也是成立的,除了尚且在布伦瑞克苟延残喘的奥托四世,还有很多大贵族并不支持弗雷德里克称王。比如洛林公爵西奥博尔德一世,一直就是北方派韦尔夫家的支持者。因此弗雷德里克以平定叛党为由,没有去参加第五次东征,而只是象征性的允许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格一世率领一支德意志的军马代表他前往。

而留在德意志的弗雷德里克,则在一心稳固自己的势力并铲除反对派,其中之一便是洛林公爵西奥博尔德一世。弗雷德里克以支持异己为罪名,从西奥博尔德一世手中收回了罗塞姆。但是洛林公爵和德王争锋相对,在1218年初重新夺回了该城,并在阿尔萨斯大肆劫掠。另一方面在法王腓力二世后篇中曾经提到,西奥博尔德一世作为菲利帕和埃拉德的外援,也参与到了夺取香槟的继承战争中。腓力二世本身是香槟伯爵西奥博尔德四世和其母纳瓦拉的布兰奇的支持者,而弗雷德里克又是法王的盟友,自然也和香槟伯爵站在同一阵线。趁着罗塞姆和香槟继承战争这两个借口,德王率军攻入洛林并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布兰奇联手围困西奥博尔德一世所在的阿芒斯城堡。洛林公爵难以同时抵挡两家联手的进攻,只得于同年5月底开城投降。随后他便被弗雷德里克二世囚禁,2年后在狱中离世且死因不明。另一方面,奥托四世也是在1218年5月19号去世的。失去核心领导又遭杀鸡儆猴后,德意志的世俗贵族反对派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然而弗雷德里克要面对的德意志领主,并不只有世俗大贵族,教会的大主教们同样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占据着大量土地。为了拉拢这些穿着法衣的领主们,德王专门颁布了一部法律,确认了大主教们对下辖教区的控制权,以及他们和世俗贵族领主享有同等权利。得到以上各方的支持后,弗雷德里克于1220年4月在法兰克福的会议上,推选自己的长子小海因里希成为共治国王,使其“太子”的身份更进一步,也基本意味着将来打算让他接班了。但是这样一来教宗就不高兴了,德意志和西西里的再度联合,同时也意味着罗马教廷又要被夹在神罗内部了。何诺里三世得知消息后,立刻遣使提醒德王他曾经发誓要将德意志与西西里分开统治。而弗雷德里克推说自己将离开参加十字军东征,旅途凶险须提前做好安排。并且他自己已经是单传,又只有小海因里希这一个儿子,只能将其立为储君。除此之外,德王还有意无意的提醒教宗的使者,自己还没有加冕为神罗的皇帝,很多为东征的准备很难进行。
弗雷德里克这么一暗示,何诺里三世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而此时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很需要德王的援助,因此罗马教廷也拖不下去了,只得向其妥协。于是1个月后,德王就再次收到了教宗的来信,邀请他前往罗马出席加冕典礼。弗雷德里克立即着手准备,这次他肯定不会再只带寥寥数人、身无分文的前往罗马了。相反无论是他的护卫还是排场,都将对得起即将加冕称帝的身份。随后弗雷德里克留下长子小海因里希监国,并任命科隆大主教恩格伯特一世为“太傅”,接着便同王后康斯坦斯前往意大利接受加冕。
这趟旅途比起弗雷德里克初次前往德意志时轻松多了,一行人走东线布伦纳山口的大路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路过维罗纳、博洛尼亚等地一路南下至罗马。神罗皇帝的加冕典礼于1220年11月20日,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教宗何诺里三世亲自为弗雷德里克和其后康斯坦斯加冕,并授予神罗皇帝礼剑和权杖。随后弗雷德里克宣誓要守护上帝的教会,消灭异端并参加十字军东征光复圣地。
完成这一系列仪式后,当年西西里走出的小国王,终于正式成为了神罗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也真正意义上继承了霍亨施陶芬家的荣誉与地位。而此时他还未满26岁,才刚刚开始要大展宏图。不过有一件事是弗雷德里克二世必须要面对的,那就是他一再拖延的十字军之旅。那么在下一篇中,我们就来看看弗雷德里克二世与东方圣地的一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