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坤|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艺术家简介】

方坤,中国画家。大学学历,九十年代末曾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政协第十二、十三届特邀委员,李可染画院、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岭南画院签约画家。
从事中国画创作四十余年,作品雄浑大气,艺术风格突出,是我国当代最具艺术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曾在贵州国画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山东省美术馆、古元美术馆、岭南美术馆、肇庆美术馆、阳江美术馆、绍兴美术馆、贵阳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多件作品分别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全国政协、中央党校、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古元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百余件作品分别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中国书画》、《江苏画刊》以及“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全国性专业报刊发表并有专版评价。出版发行个人专集多种。
目中有山 意中有水
——简析方坤的山水画
徐沛君
当今对山水画的品评,多从笔墨入手。然而,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方坤成长于“开门见山”的贵州,他对山水画的探索,也立足于这片土地。

方坤无疑对黔山水有非常真切的体验。贵州气候温润,多高山大川,景色壮丽。然由于地处西南高原,云遮雾罩,黔地又常常给人以某种神秘感。地气夺人,笔夺地气。方坤生长于斯,长期的潜移默化,孕育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当他将目之所见转变成笔底丘壑时,长期积累的笔墨经验发挥了作用。他多以积墨绘景,参用破墨、泼墨、焦墨,因此其画融厚有味。即便是飘渺无踪的浮云,他也多以实笔绘之,那些漂浮在峰峦中的云雾如絮如绮,似行似滞,既将自然景物隔开,又将景物连缀在一起,引人遐思。方坤的山水通常是笔墨与色彩并用,他习惯使用浅绛与花青来绘树石,信笔清扫,渲晕适度,清秀无痕。因此,色不掩墨,墨不碍色,两者相得益彰。在多次游历黔地的写生过程里,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并且带着强烈的地域文化个性的茅亭古阁,那些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的村舍民居,都给画家以特别的启发,它们往往成为方坤作品中的点睛之笔。在其画境中,山峦秀润,林树层叠,流水淙淙,丘壑烟霞,幽映回绕,郁郁勃勃。一切又显得那么平易、亲切、自然、朴实,却又不乏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曾有论者认为,画法不离“纵、横、聚、散”四字,这主要是从结体、笔势等形式角度来谈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方坤的山水画,能够看出,他最突出之处是笔法开散而结构圆浑,走笔欹斜恣肆参差错落而又不离法度,山体结构看似松散,却在整体效果上呈现圆浑之态,画面的构图多取中景近景,开合有序,仿佛可游可居。亦有论者认为“画止一法,传神而已”,从“传神”的角度讲,方坤重“韵”而不重巧,重“意”而不太在意“迹”。他并不以冷峻奇崛的笔法来炫人,而是真实地表达了恬淡安详的心境。他借山水意象适趣写怀,因心灵的豁朗而获得一种从容不迫的境界,山野风光的雄浑朴茂之气与怡然自得的心态不露痕迹地融在一体。

目中有山,意中有水。方坤览物取景,借笔墨意趣描写了他所熟悉的自然风物,他笔下的黔山秀水不囿造化,随心而安排。这景致既是实景的再现,又恍如理想化的世外桃源,似真似幻,诗意盎然,足以使人流连忘返。
徐沛君 :中国画美术馆研究员,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