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基理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强基“跨档”入双一流,平均年薪至少高6w,可高达50w+

2022-10-31 14:41 作者:猿辅导竞赛强基  |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二十年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在国家发展转型、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低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就业市场更是变化迅速。


本文将基于整个就业市场的近况,重点分析强基计划理科专业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给各位对强基计划有兴趣的同学、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便于大家权衡决策。


图片


一、强基专业就业到底难不难?


首先要注意到强基计划的背景:开展强基计划的高校都是“双一流”、“985”高校,它们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然与整个毕业生群体有所不同。


从院校类型上看,“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80%,而普通本科和民办高校的初次就业率约为70%。(初次就业率包括国内外升学深造)


图片


强基计划的理科专业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整体情况比较,又会处在什么位置呢?从专业类型上看,理学的初次就业率较高,约80%。


图片


强基计划主要集中在:双一流高校的理学专业,显然,强基计划专业的毕业生找到工作不难


以985高校的理学为例,毕业生深造率在40%以上,确定单位就业30%左右,灵活就业率在5-8%,待就业率10%左右。大多数同学选择深造,在选择就业的同学中,大多数有稳定就业。


二、强基专业到底有没有前景?


只看就业率无法体现“就业质量”,即就业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


直接从薪酬数据来看,显然是越“好”的大学平均薪酬越高,直接从就业类别来看,越“好”的大学,学生继续深造的比例也越高。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平均月起薪达10800元,而普通本科平均6000元,本、硕、博的平均月起薪是约5800元、约10100元、约14800元。


如果强基计划能帮助“跨档“,从普通本科到双一流,从中游985到清北复交,那肯定是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的。另外,强基计划学生可能获得更多深造机会,这也有助于最终就业。


图片


如果从不同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看,理学的平均起薪排在全学科第二。当然,在985层次的就业上,收入排名会发生变化,顶级的金融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工作岗位将极大拉升平均数,强基计划包含的理学专业的排名将会有所下降。因此,如果在同一档的大学、同一层次的学历中比较,那么强基计划的专业就业质量在中等水平


强基计划相关专业多导向科学研究、高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其薪酬通常也属于各行业中游或中上游,低于金融服务、信息软件,高于农林牧渔矿、中低技术服务业等。


强基专业最有可能从事的行业就是科学研究和科学服务。国家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的薪酬在全社会比较中是较高水平的,但很难与高利润行业比较(如金融、计算机等)。部分实现了产业链升级处于发展红利期的行业,可以给出一流的薪酬如电池相关的材料化学硕博,快速发展的部分公司能开出20w-50w的毕业生年薪。


当然,实际上招生最多的数学强基,很大可能从事的行业就有金融行业,且往年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有高比例去向金融、信息等行业。顶级院校的金融、数学相关毕业生进入投行、券商,薪酬可达年50w以上,但大量普通院校毕业生难以获得这类岗位,从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强基数学生,理论上更容易获得青睐。


除此之外,近年新兴行业及专业也有了好的发展和变化,不能以往年数据来下结论。例如,生物科学与材料化学的就业变化。


由于新冠疫情和社会逐步老龄化,生物科学有部分细分领域就业好转。由于产业链升级,电动汽车的发展、贸易争端和芯片法案等国际气候影响,对材料化学、微电子等专业的部分细分领域需求迅速增加。在这个窗口期,这些行业的薪酬水平和发展机会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同样在一个专业,可能由于技能掌握的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甚至毕业时间差上几年,就业环境就大为不同。


所以,专业的选择对就业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在大学中保持对就业市场的关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深造方向,符合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由于一流院校的高深造率,从本科到研究生的4-8年内,必然要做出一系列选择。


图片


就业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不仅有初始收入、收入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区位等因素要考虑,还有社会形象和地位、个人能力和志趣匹配程度等许许多多隐性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管中窥豹,大略介绍。


注:由于强基计划从2020年开始招生,第一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大学的同学还没有进入就业市场,本文的数据和分析基于统招同专业毕业生(如:强基数学—统招数学)。实际上,强基专业和统招的相同专业仅在大学培养时可能有细微差异,在毕业后就业市场中是完全相同的。而在大学培养的差异,是指大学培养强基专业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升学而非直接就业。部分大学可能有政策投入额外保研名额,或者提供更多科研训练机会。但不像国防生、定向生,强基专业没有硬性的限制,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可以估计,强基专业的升学率会略高于均值,整体就业率也可能略高,就业质量不会有差异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2021)》,以及各高校官网毕业生就业报告、教育部相关平台公开报告、新闻报道等。



强基理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强基“跨档”入双一流,平均年薪至少高6w,可高达50w+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