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马宝莉】马圈“乱”的原因分析(其一)

2019-05-10 19:26 作者:探测Tance  | 我要投稿

(本文带有探测的个人色彩,如果对读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探测实感抱歉)

第一部分:现象分析      

        马圈乱的原因之一:刚进入圈子的马迷,有许多是不太懂社交的,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有许多马迷对马圈氛围要求比较高,还有马迷认为马圈氛围应该比其他圈子好。圈子里不断涌入新的马迷,自然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第二部分:理论解释

       ① “一滴脏水可以污染整个水桶”,这一理论适用于马圈吗?不适用,因为马圈正能量马迷着实不少。这一理论把马圈负能量事件的影响夸大了,我们得换个理论解释——

短板效应图解

②短板效应:木桶如果由高低不一的木板制成,那么它的容量由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

        因为马圈中有不太正能、不太礼貌或不太懂说话等的马迷,导致马圈氛围的发展受限,引起了对马圈氛围要求高的马迷的反感,这也是马圈产生矛盾的根本诱因之一。尽管这一解释仍有牵强之处,但是UP能力有限,只能解释到这里了。

结论:在现象分析和“短板效应”双重解释下,马圈的“乱”是正常的。

第三部分:修正理论

        但是,这一结论令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对了,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刚入坑的一些马迷可能不太懂友谊,但是在马圈待久了,加上一些实践、犯错与进步,他们也会变得通情达理。从这个角度,我们发现,马圈的问题变得简洁(但是分析问题可能要多花点时间,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一个答案)。

第四部分:补充说明 

       我相信,许多马迷之所以对圈子氛围要求较高,是因为内心深处,把马圈看得太特殊了。接下来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马圈是否有特殊性:有,但是并不是格外特殊,亮点比较明显,但仍然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漫圈。如果认为小马是以友谊为核心的动漫就认为马圈特殊得很,比起其他圈子来特殊性大于共性,那就不正确了。对于友谊的赞颂在历史上经常出现,例如薄伽丘和培根。真正的友谊也存在着,例如贝多芬与韦格勒先生、马克思爷爷和恩格斯爷爷的友谊。


【小马宝莉】马圈“乱”的原因分析(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