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5-1]
【5-1】
【艺术美学】
《美学讲稿》 —— 易中天

非常精彩的一本探讨美学原理的艺术类书籍!同时穿插了诸多易中天先生关于美学的引申话题以及哲理性思考,并搭配十分清晰易懂的演讲式大白话来叙文,墙裂推荐对艺术或美学感兴趣的读者来阅读哦~
【摘 —— 第一、二讲】
(A)
·学术不能只求“曾经拥有”,还得追求“天长地久”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是毛笔和水墨,【笔立形质,墨分阴阳】
·【美学】不管国画要不要笔墨、西画要不要笔触这些具体(美术学)问题,它只管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艺术标准是否可能和怎样可能】(法国艺术家 达达派大师 杜尚 添改 达·芬奇 的《蒙娜丽莎》就是探讨艺术标准存在与否的经典案例)
·美学【不提供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通用门票】,你可以拿音乐学的门票入音乐的门,但不能拿它入美术的门(【门类艺术学】),美学只是【一个研究美和艺术最抽象最根本问题的东西】,而【(一般)艺术学】则是【宏观整体研究各门类艺术共同规律的学科】
·在抽象程度上,美学(艺术的根本问题,“通而不用”) > 一般艺术学(艺术的总特征和总规律) > 门类艺术学(具体艺术门类的特征与规律)
(B)
·美学 —— 从根本性上解答“美是什么”的问题
·没有忧天的杞人,就没有科学的探索与精神
·许多民族,经济不发达、科技很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无一例外地有艺术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不可感知的 “美”,它一定是具体的】
·美是一个【悖论】,在抽象的概念面前,我们什么美感也得不到,但它又是超越于感性具体对象之上抽象的,具有抽象普遍的性质
(C)
·【知识经济时代】
·好的教育应该是【传授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则是【启迪智慧】,而这也正是美学的真正意义
·教育的本来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不能老想着学了以后有什么用,而只有既学有用的东西,又学看起来“没用”的东西,才算得上自由 ~ 光学“有用”的东西,将来就是一个畸形的人,一个工具
·哲学和数学一样,有趣的部分不在知识,而在【方法】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
·美学就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D)
·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美学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有价值的是美学家得出他们美学结论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
·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
·【结论可能会过时,问题却永远存在】
·学术研究有两种,【科学研究】和【非科学研究】,二者区别在于科学研究的结论是要被证明 / 被证实 / 被证伪的,它不等于正确,但必须等于实证,而非科学研究的结论绝不能被证实或证伪(例如人性本善或本恶、《红楼梦》的主题、美是什么等都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E)
·美学是由一系列的【提问和解答】来构成的 ~ 美学 = 美学史,美学史 = 美学
·哲学和美学所要研究的,是“问题的问题”、“标准的标准”
·【只要做学问,就得下笨功夫】
·艺术的高下优劣,往往也就差那么一点点【灵气】 ~ “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 全靠自己去悟,再多知识的积累也仅作辅助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既要有点呆气,又要有点灵气】~ 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肯下笨功夫去做积累,而后领悟甚至创研其中门道
·缺少灵气的“艺术”只能称为“技术”
(F)
·“美是什么”的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提出的,同时也是美学史的开端(古希腊罗马美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 柏拉图
·美是一种抽象属性或抽象形式,带有普遍性,且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美的研究,就是美的哲学】
·哲学和美这些科学以外的,它们所要思考和回答的,是科学不可能思考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即【人的本质和人的幸福】、【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
(G)
·古希腊美学的开山鼻祖 —— 毕达哥拉斯(其本人也相当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也是第一个美学家)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而【和谐的数和数的关系】就是美 ~ 提出了美的【合规律性】(客观规律)
·【黄金分割比,即1:0.618】~ 一个正五角星是由三个等腰三角形叠成的,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边的比率就是1:0.618
·苏格拉底 ~ “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十分怕其老婆,其老婆桑蒂普在西语中与“悍妇”为同义词 ~ 他认为一个东西美不美,在于它合不合目的 ~ 提出了美的【合目的性】(客观目的)~ 【美就是有用】~ 与人有所联系
·柏拉图 ~ 苏格拉底的学生 ~ 【美是理念】(客观理念)~ 为美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奠好了基石 ~ 雄霸西方美学史两千多年的【客观美学】
(H)
·柏拉图 ~【诗性的迷狂就是艺术】~ 艺术低于哲学高于宗教 ~ 模仿的艺术是不真实、不道德、无用的
·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 ~ 共同结论【美是客观的】
·客观美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主观美学 ~ 美需要靠情感来证明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学生)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原因分为两种:【质料因】【形式因】(比如塑料是质料,而瓶子是形式,他认为形式因最重要)~ 引向了神学目的论
·现在要坚持美的客观论已经是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情了,如今对于美学本身也由“美的研究”变为“【审美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