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老子

2023-08-02 17:33 作者:丨锦衣丶夜行  | 我要投稿

第一节、道家的发展

第一阶段、杨朱

        冯友兰认为道家的前驱是隐士之流,杨朱为他们创造了一种思想、一种学派。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看重生命的完备,保持淳朴的本性,不以对外物的追求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第二阶段、老子

第三阶段、庄子

        冯友兰人文,老庄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保全生命和形体以及避免祸患,不少观点是对杨朱思想的发挥。

第四阶段、魏晋时期的新道家

        冯友兰认为,魏晋玄学是新道家,但也尊孔。主流思想是道家,新道家分为主理派和主情派。

第二节、形而上之道

  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无相。形而下,是有形有相。无形无相是指道,道是法则规律,无形无相但又主宰着有形有相的东西。有形有相是指器,器是指具体事物。

  2. 道生一,一是元气。一生二,二是阴阳二气。二生三,三是阴阳二气相结合产生的和气。把这三种气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万物。

  3. 老子对道的看法:

    ① 道先天地而生,在没有天地,没有上帝的时候就有道,是最先的。

    ② 道是天下母,是万物之宗,可以产生万物,是万物的根源。

    ③ 道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存在,而且循环往复。

    ④ 恍惚如有若无,无形之状,无相之相。本身超感觉、超形象、超语言、超概念。

    ⑤ 道有相、有物、有精,道并不是空无的,包含化生万物的潜能。

    ⑥ 道生万物的过程,参看道生一,一生二。

           总体来讲,老子的道是一种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的,形而上的,最高哲学概念。道是有规律法则,存在万物的一种依据。

第三节、反者道之动

  1. 反的含义:向相反方向的运动,返回自身的运动

  2. 运动和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3. 天下都知道了美为什么为美,知道了美的依据,相对应的恶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知道了善的依据,不善也就产生了。丑和美。善和不善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4. 祸福转化,物壮则老。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 道家辩证法虽然承认转化之间有条件,但是不主张去创造条件去转化,而是主张去顺遂自然。是一种消极辩证法。

    儒家的辩证法也看到了事物的转化,主张积极创造条件去转化。是一种积极辩证法。

第四节、弱者道之用

        弱是道的一种作用,一种表现,道往往处在下位,处在柔弱的位置。

第五节、道法自然

  1. 人效法地的原则,地效法天的原则,天效法道的原则,道效法自然的原则。

  2. 自然是道生万物的内在依据,道生万物的过程是自在的,无目的的,是无为的。

  3. 道德之所以尊贵,不是因为他有意的去命令什么,去让别的事物去做什么,而是顺其自然,自然原则是道德所以尊贵之所在。

  4.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老子,把认识活动分为为学和为道两类。为学是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为道是专门把握为道的认识。为学是有为的,需要人的主观性和目的性。为道则是自然的,把握道主要靠的是体悟,因为道本身超感觉、超理性,人们无法通过感觉和理性去把握道,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内心去体悟。

  5. 道家的辩证法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因是两反方向的运动,但是他否认了矛盾运动中主体参与的必要性,认为应当任其自生自灭,即使是圣人也只能以符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家也看到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他不是有目的去干涉它,有为的去促进它,而是静观其变、顺其自然。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辩证法,这也是老子对道法自然在方法论中的一种体现。

  6. 道法自然主张尊重人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人的自在自由的状态。道法自然从人的角度来讲,反对对人的过多干涉,尊重人所具有的质朴的、先在的自由。

  7. 老子提出一种社会自然主义——小国寡民。虽然有很多器具但不使用,使百姓看重自己的生命而不远处迁徙,虽然有舟车但不去使用,虽然有士兵,但不陈列出来,使老百姓恢复道结绳记事的那种很质朴的生活方式,使老百姓安居乐业、鸡犬相闻,国与国之间的民众不来往。

第六节、美学内涵

        老子指出了美与真的对立,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讨厌虚伪的言论,老子并不一概的反对美,他所反对的是与纯真截然对立的虚伪之美,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第三章、老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