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
协和IBD治疗篇训练营
Day1:腹痛、消化道多发溃疡、右眼失明——是否药物惹的祸?
协和IBD治疗篇训练营
day1腹痛、消化道多发溃疡、右眼失明--是否药物惹的祸? 钱家鸣教授
主诉:反复腹痛7个月,加重3个月
诊断:腹痛原因待查 克罗恩病不除外
膜性肾病(服用他克莫司)
查体:颊粘膜多发不规则溃疡,右下腹深压痛
化验:尿蛋白,便潜血
针刺实验阴性--排除白塞病
病例特点:
1.中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有多系统受累表现
2.症状与体征不一致的剧烈右侧腹痛,腹泻,消化道多发溃疡;反复痛性口腔溃疡;右膝关节中肿痛,突发右眼失明,可以眼底小动脉栓塞;低热,伴有明显的消耗症状
3.炎症指标升高,而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4.36年前肠道手术史(术后病理提示非特异性炎症,无法溯源)
诊断CD
支持:
全消化道溃疡,节段性病变内镜下有纵行溃疡
不支持:
既往手术病理
内镜下未见典型铺路石表现
难以解释突发的视力下降
鉴别
自身免疫病:多系统受累,突发眼底小动脉栓塞至右眼失明
抗磷脂综合征APS: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流产伴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持续阳性的综合征。该患者阴性暂不考虑
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原发及继发,结合患者,考虑累计小动脉的血管炎
原发
:ANCA相关血管炎(该患者无ANCA相关血管炎如耳鼻喉、肺及肾脏表现,且ANCA阴性,暂排除,证据不充分)///及白塞病(虽有反复口腔溃疡,无外阴、皮肤病变及葡萄膜炎等,针刺阴性,不符合系统性白塞病,但是有一部分胃肠白塞病不满足系统性白塞病分类标准,结合内镜下溃疡有类圆形表现,不除外白塞病
继发
:见于结核感染(结核虽然T-spot阳性,但无法解释右眼失明,且累计上消化道少见,胸部CT陈旧性病灶,感染科会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多系统受累,但是多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病如风心、人工心脏瓣膜置换,高患者无基础病史,且查体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目前证据不足,必要时完善心脏超声评估)、肿瘤(患者有低热,明显消耗症状,3个月体重下降12公斤,肿瘤本身的高凝状态可致出现血栓致突发的血管栓塞,但多累计静脉系统,且难以解释反复口腔溃疡,胃肠镜未见恶性疾病证据)、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的应用;患者目前无活动性感染、肿瘤证据不充分,近1年唯一长期口服他克莫司导致血管炎不常见(文献查阅:他克莫司可出现可逆性后循环脑病、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等,推测机制该药收缩血管致内皮损伤、舒缩功能失调,致机体微循环紊乱和血栓形成---致血管炎,解释口腔溃疡、消化道多发溃疡、眼底小动脉栓塞#肾内科会诊意见:用药1年以上,且肾脏病情稳定时的目标浓度为3~7ng/ml,患者血药浓度偏高9,可药物减量)。
治疗及预后:
他克莫司减量,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血管扩张药,扩冠脉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甲钴胺及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
减量3天后腹痛减轻,NRS评分10--5,右眼视力逐渐恢复
1周后血药浓度5.3,视力0.01,复查眼底黄斑周围水肿,考虑视网膜血管炎、右黄斑小血管闭塞性可能性大
2周后腹痛NRS3分,右眼可看清近距离物体,腹泻、低热、关节痛缓解。口腔溃疡好转,血沉正常
院外规律口服美沙拉秦、他可维持3~5ng/ml,症状缓解,口腔溃疡消失,半年后内镜溃疡完全愈合随访三年,无复发
出院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
他克莫司药物相关性血管炎
食管溃疡
吻合口溃疡
右眼失明
膜性肾病
启迪:考虑继发性血管炎的线索
与体征不相符合的剧烈腹痛
无明显诱因的右眼失明
多系统受累
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同时出现原发血管炎可能性小,更应考虑继发的原因
CD合并黄疸的的原因——是药物还是疾病导致的黄疸?
day2:CD合并黄疸的的原因——是药物还是疾病导致的黄疸? 主诉:腹痛2年,加重3个月。 诊断:克罗恩病,右半结肠切除术后 入院后诊治: 1.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1gqid,2.口服泼尼松50mg(相当于1mg每kg每天),患者腹痛缓解,复查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出院。 出院约20天,出现皮巩膜黄染,尿便颜色无明显变化,无发热、皮疹,无畏寒、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及腰背痛。化验肝肾功:总胆红素升高 66.2umol/L,直接胆红素21.9umol/L. 黄疸病因: 1.溶血性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占比80%以上,骨髓增生活跃,见于遗传球、自身免疫性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正常网织红细胞(ret)0.5%-1.5% 2.肝细胞性黄疸:常有发热、乏力、肝区疼痛等急性肝病或肝掌、蜘蛛痣、脾大等慢性肝病表现;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有转氨酶、凝血酶原、白蛋白等肝功异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该患者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口服药物治疗CD,故考虑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不能除外。 入院完善示HB113g/L,
RET8.03%升高,总胆88.2%,直单10.1%,LDH升高,
肝酶、铁四项、叶酸、维生素B12正常。 进一步完善溶血相关排查: coombs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 红细胞渗透性试验正常 血涂片正常,未见破碎RBC 骨髓涂片:
红系增生显著,网织红比例升高。
增生活跃,大红细胞及嗜多色性红细胞易见,余正常 超声:脾大,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CD合并肝肠外表现,导致梗阻性黄疸) COOMB假阴性可见于3%-6%的温抗体溶贫(AIHA),由于RBC胞膜上抗体水平低或存在其他自身抗体如IGMIGA等--所以考虑溶血性黄疸可能性大 那么疾病诱发?药物诱发? 文献指出CD合并溶贫少见,0.2-1.7%,若是疾病诱发,原发病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加强 若为药物:考虑原因可能与服用药物相关,停用可能导致溶贫的药物后观察病情变化进一步验证;激素为AIHA治疗药物,且该患者溶血出现于激素减量后,因此考虑可能与服用美沙拉秦相关。 后续诊治:停用美沙拉秦,HB上升、RET下降;更换为纤维素膜控释载体美沙拉秦制剂,多次查血常规+RET、胆红素未见异常; 2月后再次皮肤巩膜黄染,查总胆、间胆升高,随访嘱患者停用纤维素…… 停药后续等胆红素降至正常后加用硫唑嘌呤维持治疗。 可见患者HB和胆红素水平随美沙拉秦的用药及停药而波动,进一步证实溶贫为药物所致 最后诊断: CD(A2L3B2,缓解期)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启迪:此患者出现黄疸原因:1.药物副作用导致;2.CD合并自身溶贫;3.CD合并肝肠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