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怎么答更容易拿高分?|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最近有很多同学对名词解释的作答有很多疑问,比如每个名词所涉及的内容太多,觉得自己不能很好地把握名词解释的作答体量和内容。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说说名词解释该怎么答,同时展示一些优秀作答示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01 311需要背吗?
有些同学说311统考没有名词解释,《冲刺必背题》中的名词解释还需要背吗?

尽管311试卷中没有这个题型,以下介绍的名词解释做题方法你们也可以略过,但必背题中的名词解释一定要背,因为这是做简答题和辨析题的根基,也会体现在选择题中。
02 分点作答还是成段作答?
关于名词解释的作答方式,其实没有具体如何作答的规定。但我们从小道消息上,知道很多学生都选用了凯程推荐的按维度分点答名词解释的方式,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大为赞赏这样的卷子,觉得这样的学生思路很清晰。
而如果你写了一大段话要点词和句子隐藏在其中,没被老师看到,可能会导致分数很低。
因此,我们要从清晰全面、快速向阅卷老师传达信息、让阅卷老师感到舒心的角度分维度作答,而不建议大家大篇幅地成段答题。
03 作答体量大概是多少?
之前在答题时间分配的推文中给大家说过,名词解释题一般会考6-8道,平均分配到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大概是7-10分钟。
按照答题时间算下来,一页A4纸答3-4个名词解释是比较合适的,每个名词解释的体量建议答5-7行,内容小一点的5行就够了,内容广一点的名词最多也不要超过10行。

04 相关内容很多怎么办?
一个名词相关的内容很多,可能有时只写了含义就已经5行了,想要多维度全面作答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位置了。
所以名词解释的作答需要讲策略,可以适当精缩概念和含义,而把时间和空间用在展开多个维度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05 名词解释需要写评价吗?
在教原、教心和教研中,可能很多名词没有所谓的评价,但是中外教育史的名词是有评价的,或者说是可以评价的,比如某个理论的优缺点。
因此,在中外教育史中,简写一行或者一行半的评价是必要的。

名词解释主要分为常见高频名词和难度名词,大家可以参考下图中的答题方法进行作答。
01 常见高频名词

大家可以发现,对于常见高频名词,中外教育史的答题维度基本是固定的,从简介、内容和评价三个维度来作答就可以。
而其他学科的答题维度则需要我们根据知识点本身而决定,要根据具体知识点的内容来记忆和作答,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

这些维度不一定要全部同时出现,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建议大家至少答三个维度,实在想不起来或者写不出来就写两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家也要注意控制体量,凝练语言,能够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出更多的信息。
02 难度名词
难度名词主要包含小词变大类、大词变小类,书名类等,它没有统一的答题方法,大家需要从知识点本身出发分维度进行阐述。
中外教育史涉及的类型比较全,所以下图以中外教育史为例,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典型难度名词的答题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相信大家现在对高频名词和难度名词的作答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为大家展示一些名词解释的优秀作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赠地学院

这位同学按照我们总结的外教史答题模板,从简介-内容-评价三个维度进行作答,语言精简,字迹工整,篇幅适中,基本可以给到满分了。
《学记》

《学记》属于中教史的内容,这位同学也按照我们中教史常见的答题维度作答,从简介-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展开阐述,思路清晰明了,篇幅适中,该答的要点基本也都已经答上了。
诊断性评价

中外教育史之外的其他学科,名词解释没有固定的模板,这位同学对教心中的诊断性评价分了5个维度进行作答,阐述全面,篇幅适中,内容也比较准确,字迹清晰,答得很不错。
总之,名词解释建议大家都分条、分点、分维度作答,要点词不能只列关键词,而要用连贯的语言串起来。一般a4纸一页写3个名词解释,两道题的答案中间空4行以上,防止之后做补充。

最后给大家留个小练习,我们整理了《冲刺必背题》中的5个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大家可以把它们的维度和关键词写在评论区,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不考教研的同学就写前4个)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泛智教育
程序性知识
终身教育
教育叙事研究
大家写完之后也不要就丢一边不管了,一定要回归文本资料查漏补缺,确认自己是不是确实掌握了。

最后想提醒大家一下,《冲刺必背题》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大家都要掌握的内容,但不能觉得背完它就万事大吉,多学一点是一点。
对于遗忘了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同学们也要及时针对性地翻看讲义或者听课进行强化,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根据凯程23强化班/真题班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