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米高悬崖上,中国耗资近8亿架起超级大桥,修建难度有多大

中国曾耗资近8亿又在贵州架起了一座超级大桥,它就是鸭池河大桥,这座大桥的气势非常宏伟,它位于海拔高达434米高的悬崖之上,全长达1200米,那么这座大桥的修建难度有多大呢?虽然工程规模不如港珠澳等大桥,但鸭池河大桥的修建难度同样很高,让中国工程团队耗费了好一番心思。鸭池河大桥:是中国贵州省境内连接毕节市与贵阳市高速通道,位于鸭池河水道之上,是贵阳—黔西高速公路贵黔高速S82上的重要节点工程。

因为地形地貌复杂,中国建设的超级大桥里有很多位于贵州省,鸭池河大桥也不例外,这座大桥位于贵州省内的鸭池河水道上,建设在海拔434米的悬崖峭壁顶端,总长度达1200米,主跨度达800米,工程投资额8亿元,仅从工程规模上来看它显然不如北盘江等大桥,但它的建设难度并不低,当地的地质结构很复杂,山体中存在很多裂缝,导致强度较低,如果直接在这样的山体上架设大桥和桥墩很容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而且当地的特殊峡谷构造导致当地的瞬时风力非常大,需要使用特殊手段消除大风对大桥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工程团队在建设鸭池河大桥时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首先为了解决山体强度问题,中国动用了一套先进设备对施工工地的山体进行了全面扫描,标记出了山体中的裂缝位置和走向,然后工程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山体可以承受的重量并以此设计大桥结构,在设计中工程人员发现山体的强度不足以负担整个大桥重量,为此工程团队设计了通过增加钢筋加强周围山体的方案,让山体的强度满足了大桥的建设要求。
其次为了解决瞬时大风问题,中国团队使用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为鸭池河大桥的桥面设计了特殊的结构,鸭池河大桥的桥面由箱式钢结构体和桥面模块两部分组成,建设大桥时多个箱式钢结构体会首先安装在大桥上,然后再把桥面模块固定在结构体上,这种设计将桥面分成了几十个钢结构体,通过改进结构体结构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桥面的整体强度,让大桥有能力抵挡大风影响,而为了防止遭遇大风后的大桥出现晃动,工程团队又额外增加了加固措施。

除此之外中国团队还使用了很多其他新技术,比如在这一工程里,中国团队考虑到了车辆在大桥上行驶时的网络问题,因为大桥跨度太远,安装在大桥两端的移动网络基站无法为行驶在大桥中间的车辆提供服务,为此中国团队研发了专用的桥梁用基站,把它们安装在了大桥各处,保证车辆无论行驶在大桥哪个位置都能获得稳定的移动互联网连接,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新技术,它们共同完成了整座大桥的建造。
这座大桥的建成也是中国如今拥有的强大综合国力的体现之一,此前受制于预算等因素中国在建设超级大桥时主要考虑大桥本身的承载能力,很少考虑其他方面的能力,然而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在设计建设超级大桥时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优化提升大桥的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