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斯拉夫(1)

此前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新闻,让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关于南斯拉夫,可能国人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经典电影《桥》,一个是科索沃战争。其实关于南斯拉夫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挖掘。我也一直在思考南斯拉夫的兴盛与衰亡背后的真相。
巴尔干一直是欧洲的火药桶。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这里聚集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存在着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甚至关于南斯拉夫有个著名的笑话:一个联邦,两种文字,三种宗教,四种语言,五大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地区(包括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区)。
南斯拉夫没有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数量最多,却只占了总人口的36%,老二克罗地亚人更是只占了20%。
我会分期来讲,本期先谈南斯拉夫的几场战争。

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的纷争
二战时,纳粹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趁势扶持了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乌斯塔沙”(该组织早已成立且与意大利法西斯关系密切),纵容其屠杀塞尔维亚人。塞族以牙还牙,建立起了“切特尼克”来对抗克族。早期该组织可算作是爱国战线,后期也倒向纳粹德国,沦为同样的极民组织。


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南斯拉夫的政治强人铁托是克族人,在任期间一方面选择打压塞族,另一方面淡化民族概念,强调“南斯拉夫族”。可国家凝聚力不升反降,为日后的动乱埋下祸根。
1991年,斯洛文尼亚经过十天的战争率先脱离南斯拉夫,极大地鼓舞了克罗地亚人。1991年初,克当局突然收缴塞族聚居区警察(大多为塞族人)的武器,3月双方正式发生武装冲突,而且冲突愈演愈烈。6月,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冲突再次爆发。米洛舍维奇从中央派遣志愿军对抗克族武装,战争很快从克罗地亚的塞族聚居区蔓延到整个克罗地亚甚至波黑。两次克罗地亚战争相当血腥,《克罗地亚狂想曲》就反映了战争的惨烈。
克罗地亚也是南联盟解体的最大赢家,拥有了前南几乎所有的海岸线,是前南国家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也最强大。反观塞尔维亚,国内积贫积弱,后来甚至被黑山夺走了海岸线(这可能也是塞尔维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因)。
2018年世界杯,塞尔维亚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在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决赛前力挺克罗地亚,被本国人喷惨了。克罗地亚丢掉了冠军,塞举国欢庆。



讽刺的是,当年克罗地亚战争的导火索冲突,恰恰是发生在克塞之间的足球赛中。

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冲突
早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帝国为了同化南斯拉夫人,大力推广伊斯兰教,对穆斯林予以优待,进一步加深了当地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南斯拉夫境内的穆斯林大部分都分布在波黑。南斯拉夫虽然民族构成复杂,但旗下各个共和国的民族构成却非常单一,波黑却是个例外。这个区域内聚集了波斯尼亚人(穆斯林),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三大族群,各个民族占比不同,实力却相当。今天的波黑由两大实体组成——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甚至国家的最高决策组织——主席团设立了三位元首,分别由塞族,穆族,克族担任。狭隘点说,波黑就是南斯拉夫的缩影。

“波斯尼亚人”实际上也是个人为创造出的概念,铁托为了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将斯拉夫人中的穆斯林人为地分离出去,今天的波斯尼亚人事实上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这种人为的民族分离,毫无疑问对民族矛盾是火上浇油。
1992年,波黑议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欧美相继承认。此举遭到了塞族议员的反对。于是塞族立刻成立了塞族共和国脱离波黑,波斯尼亚战争爆发。
1995年,塞族武装攻占波黑城市斯雷布雷尼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无数穆族人被集体枪杀。
直到2008年,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被捕,2016年被海牙国际法庭判处40年监禁,2019年改判终身监禁。
卡拉季奇与时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波黑塞族武装统帅姆拉迪奇并称“塞族三奇”。
前面的内容可能都很沉重,来段让人生草的故事吧。
有许多歌曲反应这段历史时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便是Serbia Strong了。这首歌本是塞族共和国的宣传歌曲,歌颂了卡拉季奇总统的功绩,表达了对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蔑视。歌曲有一段被称为相当魔性的间奏,被称为Remove Kebab(Kebab原意指土耳其烤肉,这里指代穆斯林),这个名字的知名度远超Seribia Strong(事实上Serbia Strong也并不是歌曲本名)。画面里的三人组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这首歌曲经过某人的加工,P上了卡拉季奇在海牙法庭受审时不停喝水来掩饰内心的恐慌的画面,配合上MV里塞族军队的行为,歌曲从歌颂卡拉季奇变成了讽刺卡拉季奇。随后该加工版视频在英文网站流传开来,被西方网民炒作后成为了军圈又一个大火的新梗。
由此催生了“卡拉季奇浪费水资源”,“卡拉季奇因为喝光了海牙的水而被终身监禁”等知名笑话。
现在仍然可以搜到许多恶搞版本,一直到前不久都还有新梗的恶搞版。


玩归玩,闹归闹,Serbia Strong本质上仍然是种族主义歌曲。
2019年新西兰著名的克莱斯特彻奇枪击案中,凶手在开车前去行凶的路上播放了许多许多音乐来刺激自己,其中包括这首歌曲。随后原视频在YTB上被删除,后被补档。

科索沃之殇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南部的自治区,居民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故境内盛行伊斯兰教。历史上科索沃也是冲突频繁,从游行到骚乱再到波及邻国马其顿,危机不断加深。同时也导致本不是前南国家的阿尔巴尼亚也和塞尔维亚矛盾重重。

波黑战争后,塞尔维亚组织塞族人移民科索沃,彻底激怒了阿族人。1998年,南斯拉夫军队开始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国家开始直接参与其中,此前的克罗地亚战争和波黑战争中,西方国家一直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在科索沃战争中,眼见UN维和无力,北约开始直接轰炸科索沃境内的南斯拉夫军队。美军的许多先进武器,包括B-2轰炸机这种顶级战机首次投入实战。

在这次战争中也发生了一起令我们相当难受和愤慨的事,想必每个人都铭记在心吧。

今天的科索沃由于长期饱受战争的摧残外加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已经成为了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长期依赖欧盟援助经济才勉强从负增长中恢复。


2016年,科索沃以地区身份参加里约奥运会。并获得一枚金牌。这可能对他们而言算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吧。

南斯拉夫真的太复杂了,我以前对南斯拉夫感兴趣还是从铁托和remove kebab开始,后来查资料居然查到了这么多信息。也算是开了眼界。
下次我会谈南斯拉夫的经济,说一下这个曾经的“巴尔干之虎”如今和现在发展水平如何,以及经济差距是怎么让她输掉的。
图片来自百科,贴吧,知乎和自己用谷歌地球截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