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舰艇介绍-楚泰级长江炮舰
1904年,原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张之洞改任为湖广总督,且不再兼任南洋大臣。失去了南洋大臣职务也就失去了南洋水师的控制权,当张香帅抵达湖广总督府所在地武昌后,立刻向清政府提出来新的购舰计划,意图建立一支新舰队来掌控长江中游的防务。张之洞在1904年当年底就派出专员,再次向日本川崎造船所订购了新型炮舰。

该级舰是江元级的改进增强版,总共六艘 :楚泰、楚同、楚有、楚谦、楚豫、楚观。首舰于1905年10月7日开工,1906年5月25日下水,当年8月25日竣工,全部六艘舰均于1907年底前交付大清。

舰员:
排水量:780t
舰艇尺寸:60.96m×8.99m×2.43m
武备:2门120mm速射炮,备弹500发;2门76mm速射炮,备弹400发;2门诺登飞4管并列机关炮,配弹10000发;2门日产保式机关炮(哈奇开斯仿制型),备弹20000发;
动力:2座圆式水管锅炉,2台立式三胀往复蒸汽机;主机输出功率:1350马力;双轴
载煤量:150t
最大航速:13节

1909年9月8日,清政府下令改组全国海军及水师。,将所有可用的地方军舰全部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按照吨位大小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不再允许地方自设舰队。六艘楚泰级长江炮舰也被收归大清中央政府,被编入了长江舰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统制萨镇冰受命亲自乘坐楚有舰从上海赶赴武汉三镇,沿途楚同、楚泰等军舰也加入队列,加上原本就在武汉附近的楚豫,共有四艘楚字舰参加了镇压行动,剩下的楚观和楚谦则驻波江宁待命。
1911年11月3日革命党又在上海起义成功,同时还占领了上海江南制造局。由于清政府海军的弹药供给几乎全部依靠江南制造局,老家被端海军各舰顿时人心惶惶。1911年11月12日,江宁附近的海军舰艇率先起义加入革命军,之后海军各舰纷纷改旗易帜,成为民国海军一员。

军阀混战时期,六艘楚泰级也分属不同阵营,直到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1929年,统一南京政府海军部成立了。此时,除楚豫舰在东北海军外,其余五艘楚泰级均被编在以陈绍宽为司令的南京政府海军第二舰队。这五艘楚泰级还在30年代加强了一次火力。楚同、楚谦、楚观三舰加装了一门20mm苏罗通高射炮,楚泰、楚有二舰各装一门英国皇家海军同款的40mm维克斯砰砰炮。除此之外,作为第二舰队旗舰的楚有号还额外增加了三门法制施耐德65mm速射炮和两门施耐德37mm机关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军第二舰队楚有号在第一舰队主力舰逸仙双海和应瑞全部沉没后,紧急调往江阴填补空缺,并于1937年10月2日战沉。楚豫号在拆卸所有武备后装满砂石,于1937年12月18日在青岛大港港口自沉。楚泰号在1939年遭日军空袭重创后于1941年被中国军队自习炸沉。楚同、楚观、楚谦三舰则幸运的保存到了抗战胜利。
楚谦由于舰况较差于1947年报废处理。楚同号于1949年4月23日,在时任舰长李宝英指挥下跟随海防第二舰队在镇江附近江面起义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宜川,在五十年代末作为导弹实验靶舰被击沉。楚观则跟随蒋军转进台湾,于1955年退役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