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考生到底该怎么学习民法?

民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法硕考试当中,考试分析《民法》部分的书最厚,内容最多,背诵量最大,毫无疑问,会成为很多法硕学习的“拦路虎”。
第一阶段是基础精讲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也是让学生觉得最痛苦的阶段。
只看《考试分析》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考试分析只是文字的堆砌,毫无体系可言,而且有些东西写的不够清楚,显得比较凌乱。所以,大家一定要用机构老师编制的民法讲义。
因为这些书都是按照“基础概念—构成要件—案例—习题”的思路写的,是非常符合学习规律的。
很多小白对那些民法的基本制度搞不明白。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注意基本概念,学习任何一个制度都要从基本概念出发,因为这些都是人为构建的概念,各自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比如要约、承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概念。很多人觉得自己明明经过了好几轮复习后,还感到吃力,就是对基本概念把握不清,对这个是什么还不是很清楚。上课时候一定做好笔记,记住常见的案例。
二是及时复盘总结,做些模拟题辅助训练。说白了就是案例吗,因为各制度都有各自的考试场景。真题不建议3-5月做,因为真题资源很宝贵。现在就是做些配套的模拟题就行。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一定要详细看解析,然后是回顾基础精讲阶段的课程。老师讲课提到的最高院的指导案例、经典案例、社会热点案例,大家一定要吃透。
第二阶段可谓是重点强化阶段(6-8月)。此时机构老师会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比如民事法律行为、物权变动,担保物权,合同的解除,合同的保全等内容。这个阶段还是要做好笔记、认真听课。另外是此时开始做历年真题,个人觉得分章节真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可以让大家直观感受考点,看到重点和难点,自己不会的点。章节真题建议做3-4遍,做完了后,你会感受到出题人的风格,比如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判断,基本上每年主观题都考。
第三阶段可谓是考试新大纲阶段和模拟实战阶段(9-10月)。新版《考试分析》是每年8到9月出来,所以这是一定要注意《考试分析》的修改,这一定会走进当年出题人的视线。然后是大家可以参加些模考,看看自己的时间分配和临场考试时的状态。当然,考得好与不好都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态。同时,要注意日常的背诵。我的方法是每天早自习背诵,然后晚上临睡前复盘或者默写,以巩固记忆效果。现在的量是建议每天30道主观题,差不多8天民法即可背完一轮。另外,大家可以同学们之间相互抽背,因为有时候自己自说自话感受不出来错误,别人会帮你抽出来,当然,如果有专业的老师帮你检查抽背,那就更再好不过了。
第四阶段就是全力冲刺阶段(11-12月)。每天最少50道民法主观题起步,一遍又一遍演绎,背不下去就默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从出题看,无论是简答题、论述题还是法条分析题,案例题,实质都是“背”。一定要注意形式上分点明确,但是5年内没有考过的点和每年新大纲变动的点。不过,其实《考试分析》民法部分严格意义上讲,都是3年内的变动,所以要背诵的量是很大的。但即便如此,也要关注新的司法解释,比如总则司法解释,担保司法解释等内容。另外,此时各机构会有考前押题卷,也可以买来做做,因为有些题目是根据新的案例改编的。同时,也要看一下自己之前做真题时的错题,因为有些错误你会不止犯一次,而且时隔一段时间再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民法的学习虽然琐碎,但是坚持的感觉很酷。全程走下来,一定会收获满满,看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树立起自己对法律的敬畏感。在读研期间,还要拿出我们当年学习法硕民法的劲头和勇气,才能让自己一直对民法都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