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译裴注】钟会母传(下)
【1】阅读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史学要籍丛刊”(2016年1版,2018年3印)《三国志》
【2】《三国志》本传,市面上有不少翻译,裴注翻译较少,于是安记自力更生。该系列的出品,纯凭Up不靠谱的中文水平,故不存在任何权威性,请带着批评的眼光浏览。

P698-699



夫人性情庄重严厉,懂得教育训导,钟会(当时)虽然只是小孩,(却)经常被规训教诲。钟会四岁被教授《孝经》,七岁诵读《论语》,八岁诵读《诗》,十岁诵读《尚书》,十一岁诵读《易》,十二岁诵读《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读《周礼》、《礼记》,十四岁诵读成侯《易记》,十五岁,让他进入太学研究各地出彩的文章、奇特的训导。(夫人)对钟会说:“学得多了就会身心疲倦,身心疲倦就会思想懈怠。我怕你思想懈怠,所以逐步训导你,现在你能够独立学习了。”
夫人喜好书籍,涉略大量书籍,尤其喜好《易》、《老子》,每当读到《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籍用白茅”“不出户庭”的理念,总是让钟会反复诵读,(并)说:“《易》三百多爻,仲尼特意说这些,(因为)谦卑恭谨慎独,都是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荣耀的缘由。按照这方法去处世,足够成为君子了。”(不知所云,垃圾翻译)
正始八年,钟会作尚书郎,夫人拉着钟会的手教诲道:“你才成年就被授予官职,万不可骄奢淫逸。隐患都藏在骄奢之中,你该勤勉修德,警戒啊警戒。”
当时大将军曹爽独揽朝政,每日纵情饮酒沉醉其中,钟会的哥哥侍中钟毓从饮宴上返回,说了这件事。夫人说:“(曹爽如此状态)快乐是快乐,然而难以长久。身居高位而不骄横,节俭克制、慎行礼法,这样才没过度危险的隐患。现在这么奢侈僭越,不是长久维持富贵的道理。
嘉平元年,皇帝车驾前往高平陵,钟会是中书郎,随从前行。相国宣文侯(司马懿)起兵,大家感到惊恐害怕,夫人却镇定自如。中书令刘(表/放)、侍郎卫瓘、夏侯和等人都奇怪地问:“夫人您一儿子身处危险艰难的境地,(怎么)可以没有忧虑?”夫人回答说:“大将军(曹爽)奢侈、僭越没有节制,我常常疑心他不会安分的。太傅(司马懿的行动)合乎正义,不会危及国家政权,一定是因为大将军起兵。我儿子在皇帝身边,有什么忧虑?听说出兵没有其它重型武器,这局势必然不会持久交战。”结局果然和她说的一样,当时人人都称赞她明智。
钟会经历接触机密十几年,多参与政局谋划。夫人对钟会说:“从前,范氏小儿子给赵简子献计伐邾,事情虽然办成了,百姓也高兴,算是一件功劳。但他母亲认为虚伪狡诈,不真心替百姓谋划(不会翻译“末业鄙事”),(功名)一定不能长久。他的见识本就深远,不是同现在人说的那样,我常欣赏他的为人(???)。你心思端正,我知道可以避免祸患。告诉你伐邾的故事,不过是要你牢牢遵循志向,对时局有所助益,不给你父亲丢脸罢。常言道,谁能都顺应自然?但可以勉力行善不知疲倦,也算次一等的德行了(很不错了)。即便和百姓接触,也要讲究诚信。施舍和获取,都要筹划得明明白白。”有人问:“这不是很小的事吗?”夫人回答说:“君子的德行,都是积累小行为来达到人格的高大,如果因为小的善行没有利益就不去做,那是小人的选择。(@备备)好大喜功的人,我不喜欢。”
从我小时候起,母亲只穿青色系(染料便宜)的衣服,亲自料理家中事务,恭谨俭约。母亲但凡看见所得,就会思索是否合乎道义,钱财置于眼前,必定作出谦让。迄今为止,我受赏赐的金钱布匹多达数百万,母亲都送给公家取用,没有一分落入自己囊中。
甘露二年二月,夫人59岁,因突然的疾病去世。到了要安葬时,天子亲写诏书,命令大将军高都侯隆重丧事的车马和追赠封号,丧事需要用的的大小物件,全部供应。商议封号的人认为,成侯(钟繇)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以将张氏称作外命妇。依照《春秋》既定的风俗和规定年长之妾称呼的仪制,理应尊崇典章礼仪,不可以总是称作“妾”,故而称张氏作“成侯命妇”。殉葬事宜,依托古老的制度,合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