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壁画复原记(3)
在复原临摹这幅作品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设色的准确性了,因为壁画原作已在战火中被毁,仅留下1913年出版的画册图例,加之当时摄影和印刷工艺的落后,而且这些印刷品存放已超过百年,偏色、捎色情况非常严重,而新近出版的画册又都是翻拍自这些老旧文献资料,所以偏色更甚。


为获得准确色彩,最终选择去了柏孜克里克。实地考察残存的壁画碎片,对复原临摹十分重要,观看实物现状对调整照片和出版物的色差有巨大帮助,而且可以对颜料氧化现状有充分了解。




探访过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5号窟,它是一个倒U字形的甬道,宽度仅能通过一人,而高度达3米多,窟内漆黑到伸手不见五指,自然光无法照入,很难想象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秉烛作3米高的满铺壁画是何感受;而正是15号窟的壁画,被一点不留的全部切割并流失海外,而且大部分都毁于二战时对柏林的空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