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USB科普系列3 | USB的物理接口

2022-01-25 22:51 作者:飞快的咖啡  | 我要投稿


上一集,我们讲到了USB的命名规范。

之前我们讲的基本上是一些关于标准的基础知识,这一次我们来看一看USB外在的东西——物理接口。


导入——USB接口的结构

我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有听到过这么一句话——结构决定功能。同样,USB接口的结构也决定了它的用处。

USB-A的针脚定义

如图所示,以USB-A为例,USB一共有4个接线,分别是:电源线(VCC)、数据正线(+Data0)、数据负线(-Data0)、地线(GND)。这也就决定了USB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充电。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USB的三类物理接口里的常用接口。


“老大哥”——USB Type-A(USB-A)

USB Type A是USB的第一种物理接口,也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物理接口之一,主要存在于U盘,数据充电线等等。从USB1.0到USB2.0,USB-A的接口始终是4条接线,从USB3.0开始,变为9条接线,使得USB-A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充电功率再一次提升。但是由于它的结构,提升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认为在未来,USB-A会逐渐被USB-C取代。

USB3.0标准下的USB-A针脚变化

       由于USB-A的特殊结构,底下的四根针脚是更长的,使得有时在使用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如果你没有完全插进去或者你插进去一点之后再完全插入,就会出现USB3.0的设备跑在USB2.0的速度。所以使用USB3.0或者更高标准并且是USB-A接口的设备时,一定要及时的,完全的插入,才能发挥出最大性能。


“多面侠”——USB Type-B(USB-B)

        USB-B应该是这三种接口里面最为多样的了。比如它的第一种形态——标准B,主要应用在打印机,扫描仪、声卡等;第二种和第三种形态——Mini B和Micro B,就是我们前几年广泛使用的手机充电器的接口。标准B的接口比A口更加坚固耐用,所以会应用在打印机上,但是后面两个就没有那么耐用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Micro B在USB3.1之后发生了改变了结构而且B口也和A口一样,无法给到很高的功率,所以在充电领域,B口逐渐被淘汰了。

       另外,在USB3.0标准下,又出现了一个新接口——USB3.0 Micro-B,在一些低价位的移动硬盘数据线上有他们的身影,默默的推动移动硬盘速度的提升。

USB-A与USB-B在一起


移动硬盘上的USB3.0 Micro-B接口

后浪——USB Type-C(USB-C)

       终于到了本文的主角了,自然得好好介绍下。USB-C是一个类似圆角矩形的接口,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不分正反。这是因为其中一对针脚——CC针脚会识别插入的方向并作出相应的功能调整。另外,提供电力的针脚也变多了——有4个VBUS,在USB3.1标准下可提供最高100W的充电功率。而且在USB-C中,USB3.1的通信线比USB-A会更多,所以理论上有着更快的速度。不仅如此,在兼容性上完全不输前面两位老大哥,它可以让相机、游戏机、显示器、电视、手机等等设备进行连接。我相信在未来的电子设备接口将大部分采用USB-C的接口。

USB-C针脚定义示意图

       其实,USB物理接口的部分是挺深奥的,如果你想做一些东西需要USB接口,那就可以试着钻研更深的部分。鼓励大家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参考资料及答谢:

刘建国.USB常用接口及定义[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5):121.

Mr.Bike. [硬件]USB TYPE C引脚定义[EB/OL]. [2020-04-06 23:39]. https://www.cnblogs.com/mr-bike/p/12650583.html.

在此非常感谢郑理元同学对USB-A内容的相关补充


USB科普系列3 | USB的物理接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