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野,雷诺, “龟儿砸”
日野做商用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在当时,随着日本战后对民用车辆制造、汽油供给限制的逐步解除,日野也计划涉足乘用车市场。

虽然是有一定的造车经验,但对于乘用车生产这件事,日野并不像它的同行般激进。这群相对谨慎的日本人,决定与外国先进企业合作,将其车型引进日本本土组装生产,以积累经验。
最终,日野选择了来自法国雷诺的4CV。4CV,一台有四个轮子,四个车门,可以坐四个人,拥有带螺旋弹簧的四轮独立悬架、有一副放在后方的四缸发动机,名字叫4CV实际上输出不止这个数(这个命名涉及马力税)的车,相对于同期的其它日本国产车,这个来自法国的金龟子显然要先进很多很多。


1953年,日野与雷诺正式签订了组装生产4CV的合约,仅仅一个月,日野便打造出了一号车,随后便有大量的4CV离开日野的工厂,走进各家各户的车库当中——实际上,此时的日本民用车还未普及,这些日野4CV,主要还是被用作出租车。

到1954年,日野版4CV也跟随雷诺版进行了一些外观上的修改,在此基础上,日野还增加了前保险杠与车身间的冲压钢板垫片的厚度,让车长增加至3845mm,此举是为了满足当时日本对最高时速的限制(按照原来的长度,4CV的最高时速要-10km/h)。

但正如前文所提到,4CV主要被用作出租车,不仅发动机需要应付长时间的高强度运转,车架悬架亦要面对日本恶劣的路面,种种情况使得4CV在日本有点水土不服(其实主要还是悬架经不住这样的折腾)。结果就是,4CV在日本卖得不错,但却落得了“这个雷诺的悬架就是逊啦”的大众评价。

针对这种情况,日野也最终在1957年对4CV进行了面向悬架的强化改进(发动机的进排气也有一定的优化),但因为雷诺就是逊啦的想法在大众心中扎根,所以也没能够扭转消费者的观念。比起本土化改进,1957年对于日野4CV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皆因此时的4CV不再以引进海外零件组装的形式生产,而是从龟壳子到发动机/变速箱,实现完全日本本土生产化。


日野的4CV一直生产到1963年(法国本土早在1961年已正式停产,当然4CV也曾在法国以及日本以外的地方生产过,这里就不再深究了)。据称,有超过35000台的日野金龟子走出生产线。



这次合作对于日野来说可以说是获益良多,毕竟利用4CV的生产经验,日野也终于做出了首款,也是他们唯一一款的乘用产品Contessa。

关于“伯爵夫人”的故事,我们有机会再讲讲。
1956年款(PA56)型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