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惨烈持续多久?地产属性金融化,回暖度打折
出品 | 楼事儿 选文 | 楼市豫报


踩盘▪房视频
2022,我们同路
◆☞平台内容为交流、建议,与第三方无关。
市场资本化和市场经济一个有本质区别的,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决定性区别。
比如房子、车子、教育等等,基本属性的改变可影响市场,一旦资本化、金融化泛滥,牟利逐利作为终极目标,显然违背了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属性或第一属性,在资本的无序和底线升降助推下,难免不会偏离方向。
房地产产品的基本属性是居住,另外还有一个属性投资。
房地产产品和服务一旦急功近利,资本金融化,又将如何?
显然不妥,也是可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和危害的。楼市惨烈或许就是一种结果下的表现。
于房地产而言,土地是基础,资金是发展。
在楼市上扬的阶段,房地产似乎更注重于土地的追求,有了土地,资金和投资就自然而然有了。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当楼市失去上扬的空间和幅度时,尤其是失去一定的上涨幅度时,土地失去了溢价空间和可能,则资金成为了房地产的压力。
真是,成也金融,败也金融。
土地和金融之于房地产,能否向向而生?
以史为鉴。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
No.1
楼市泡沫与金融泡沫
房地产泡沫、金融泡沫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即被业界关注。
对于房地产金融泡沫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以及中国经济的危害,也不是目前才有的一个话题。
楼市泡沫问题,主要源于房价上涨还是下跌?
说起房价,大家关注的就是房价上涨和房价下跌了。当房价和地价反弹上涨,行业和企业还有购房者关注度更大;同理,当房价和地价下跌,行业和企业关注度大,购房者则相对关注度滞后或者不太过于关注。
不同主体者对于楼市、房价的关注点、关注度、关注周期也是有区别的。
基于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关系以及带来的经济影响,当房价、地价和楼市出现过分震荡时,国家和行业也会对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过去十五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政策调控政策的发布,也是基于房地产的实际发展和现实要求。
事实上,房地产政策与调控政策的落实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政策的制定是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的,也是有一定的目标的。如果房地产政策和调控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或者说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或者落实与偶偏差,也会为调控带来偏差。
所以,每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国家也会派出专门督察组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督查落实。
政策的落实和督查,也为下一步制定新的政策还是持续,还有改变政策,等等,提供有关的全部或局部的详情和报告,作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内参,或者公开作为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行为参考。
房地产产品的区域性和投资性,决定了房地产产品的的区域性。对于楼市,全国城市房价普遍回暖和回落,或者部分城市楼市变化,单个城市不同区域的变化,因城施政,同城倾向,都有参考和影响。
大家记忆犹新的就是2014~2015启动的全国楼市大热,房价几乎一天一个样子。
当时楼市给人的感觉就是:房价上涨的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令人猝不及防。不止房价,还有地价,地王频出。
随后,为了遏制房价高涨,有关方面开始调控,加之各种舆论声音影响,助推楼市,为了对本轮调控可能失控的担忧,房地产调控加码,直到当下的楼市现状。
——楼市惨烈,还有比这更惨烈的吗?有,那也许就是明天。
楼市失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金融的大肆进入楼市,引起楼市泡沫,越来越大。
楼市调控失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将会出现更大的房地产金融泡沫,甚至面临泡沫刺破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到去年的房地产调控。一方面是控制房价高涨,也是为了挤除房地产金融泡沫,避免出现更大风险。
然而,房地产调控中,涉及利益群体的博弈,多方利益主体之争下,调控未必次次成功。
房地产有效调控也是控制房价报复性反弹风险,实际上就是在预警房地产金融泡沫或将继续吹大。
房地产金融泡沫继续吹大,究竟会有怎样的危害?
正如媒体报道,房地产金融泡沫吹大,将意味着有更多社会资金从其他产业集聚到楼市,房价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实业资金变身为投机“热钱”的过程。虽然房价涨了,地价也涨了,土地财政似乎有了保障。但这些短暂的增长和短暂的收入,最后都将会以更长久的地方财政危机和经济减速为代价。没有实业支撑的经济终究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
同时,房地产金融泡沫继续吹大的更大危害在于,它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置于高风险之中,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或将埋下超预期反弹的隐患。
一旦经济不景气造成房地产金融泡沫破裂,银行信贷将首先面临大量坏账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高位买房的人群将会因为房价暴跌,面临资产缩水。
房价高涨还是下跌,对楼市和购房者的长远发展都将带来影响。
不得不说楼市调控,作为楼市新政AB的两面,对楼市的影响也是可以参照。

No.2
防范过于房地产金融化
房地产金融化带来金融市场的风险。房价过于高企还是下跌,会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置于高风险之中,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或将埋下超预期反弹的隐患。房地产产品作为家庭的大件消费品,几乎占据家庭消费和支出的大部分,当房地产产品过于金融化,带来透支消费和进入压力加大风险。带来经济、消费的风险。
2015年以来,房地产金融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国家和行业的关注。
房地产金融化是指把房产当作理财产品、金融工具用来融资、贷款,变成了投机和投资品。
房地产金融杠杆因子,带来房地产金融化的一定程度的市场接受。金融化带来楼市和行业、企业的动力,房地产企业开始多方面涉足金融领域,形成各业务之间的合纵连横、紧密相合,甚至打造金融平台,进行金融杠杆的多次使用。房地产金融化也用在了购房者的消费首付上,其间,尤其是房价上涨趋势明显的年月,在房地产企业和中间商的推广下,一些人开始进入房地产消费市场,进行购买投资,甚至投机。
炒房者开始进场,一波一波,投资、投机成分也生长。
只要房价上涨,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和炒房者进入。当然,现在大家不少人都知道房价是怎么被炒作起来的,其中的内幕和经历,也让不少人了解房地产和楼市营销,消费者开始理性。楼市持续向前,调控加码,限购限贷一直。影响楼市的最重要的还是金融。
作为房地产产品本身而言,地段影响,配套影响,环境影响,物业服务影响等等。成为购房者选择房地产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标准。作为房地产市场而言,金融化则影响更大。由于某些原因,这里不做赘述。为何房产要去金融化?房产金融化到了制高点,房产的泡沫过于膨大,总会刺破的一天。一旦楼市泡沫破裂,将不止影响购房者的信贷和家庭经济压力,也影响开发商的资金链条,还有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有炒房就有牟利和失手;购房者也会有购买压力,房地产一旦失去居住的属性,金融属性野蛮生长狂奔,谁又能保证及时抽身?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一旦形成房地产金融化普及,全民炒房,如此循环反复,楼市和进入机构的影响可想而知。

其间,国家有关部门也会根据楼市金融情况进行调控。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在不实施“限购”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这等于为一些城市放开“限购”政策。2015年,首付比例从30%降到25%,购买二套住房的消费者,可以在没有还清贷款前再次申请首付最低三成的商业贷款。相对比而言,首付对于大多数普通购房者而言,更重于按揭分期的款额。有市民表示,相对来说,买房压力只要还是在首付上,首付款减少,压力小了。
新政之下的首付款降低,对于刚需买房一族来说,的确是一大福音。
但是,也不是说首付款降低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业内人士提醒:对于购房者来说,首付降低虽然减少了首付款的压力,但随之而来的是贷款压力增加,还贷利息、月供都会有所增多。“限贷限购”、“房住不炒”,这些目的都是在去库存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也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市场效力的传导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多,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和利好,可以提到,不具有直接因果关联的,也可以不做因果和理论结论,把影响因素讲出来就可以,客户自己也会判断的。

△网络图
根据往年的情况,楼市调控下,房贷新政对楼市的真正影响,一班要等两三个月之后。作为短期变现的购房者,降低贷款利息等举措,可以为市场带来更为直接的和明显反应。结合近两三年各地楼市,金九银十、五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假期楼市的“热度”不再,回归寻常。2021年情况看,当年三四月有一波近一个月时长的楼市热度。随后,各地楼市趋势平行。接下来,疫情原因,郑州遇到水灾,楼市进入低谷期。从新政后房地产市场房源情况看,供应量、成交量也有所反应,其中供货量保持一个小高位。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年份里楼市的反馈情况看,一些口碑差、产品质量问题多、交付不及时等等方面的开发商和楼盘,面对来势较快的楼市新政,则在项目开工和进度上,准备不足。据介绍,自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40个城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变相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也为单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消费带来竞争。

当然,对于新政,楼市面临的都是一个新政,房企面临的不只是新政下的市场,还有自身品牌和口碑,还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有一点可以相信,楼市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相信市场又将掀起一场供货量热潮,带来相应的市场销量。
房企口碑、品牌、信誉和服务,依然还是一种优势。
这个真的可以有。
希望对2022房企有所建议和带来思考。希望郑州房地产市场迎来本该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