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聚氰胺事件
我在乳品行业工作八年,对于三聚氰胺的整个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三鹿集团不冤,但是其他乳品企业业却逃开了惩罚。还有一点很重要,当时的舆论压倒了三鹿,三鹿董事长那个田什么的一套操作把自己送走。 接下来,我谈谈三聚氰胺,因为在三鹿事件之前国内没有这一检测项目,企业收奶大致只检测一下乳蛋白,不够标准的就用蛋白粉或者奶粉补。这也就是三鹿集团为什么成立调查组要4个半月,因为按照当时的流程来说,根本找不到原因。企业内部也无从查起,即便是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当时的标准,检测一万次,也找不到一点点的问题。 三鹿更多的问题是,认识三聚氰胺之后,存有侥幸心理,因为按照当时的想法来说,问题不在企业,企业标准是按国家标准执行的。问题在于合作的各个奶站。每一个奶站只有一两个驻站人员,其实相当于私营的。三鹿这种侥幸心理,低估了舆论的压力。 外企进入中国契机,不要说什么阴谋论,这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的。借此次机会彻底占领中国市场。 三聚氰胺实际上是尿素加在奶里面,因为乳企不检测这一项,所以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每一个乳品企业都一样,不用怀疑,是每一个! 三聚氰胺怎么产生?加有尿素的鲜奶,送到加工厂,加工厂有个设备叫粉塔,就是用高温去水份,把液态奶变成奶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把尿素变成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现在没有了吗?不是的,只要是奶粉,哪怕是只吃鲜草的牛产的奶,制成粉都有三聚氰胺,只是含量要控制在标准之内。 为什么唯独三鹿被判刑?别的奶粉没有出现事故吗?不是的当时来说,三鹿几乎霸占了市场,进口奶粉都销量惨淡,基数大所以包不住火,实际情况是每一种品牌都有类似事故,哪怕是液态奶一样。含有超标尿素的液态奶,很容易变质,变质会变成粉红色。但尿素的危害要远远低于三聚氰胺。小品牌在出了事故的,回想起来不在少数,可是由于基数小,缺乏共性,所以多半患者不会考虑到是乳品问题。 奶粉质量,并不是什么欧洲奶源就好,中国也有好奶源。奶粉的巨大差价,基本都是品牌价值,所有营养奶粉(包括婴幼儿),都是奶粉和添加剂。奶粉生产工艺门槛极低。各个乳品企业进来奶粉或者原奶加工成粉,再买来各种营养添加,搅拌均匀罐装就完事了。很有可能600和200的奶粉其实质量一样。不要崇拜品牌,看配料成分一样就可以,哪个品牌便宜就买哪个。进口奶粉?啥也不是!我姐夫是乳企股东,我外甥吃的奶粉是我们这当地小品牌,也很便宜,价格是进口奶粉的一半还要少,人家那么有钱都吃便宜奶粉,哈哈。 再来一个重磅的,三聚氰胺事件期间,各个乳品企业的超标奶并没有全部销毁[吃瓜]而是藏了起来,在往后不那么严查的时候慢慢的参杂进去,只要勾兑出来的不超标即可[吃瓜]每个品牌都一样。